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新能源车
通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资讯 » 外贸信息 » 正文

外贸企业开发印度市场的策略汇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05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智慧外贸之路  浏览次数:719
核心提示:印度在国际贸易上也是日本的一个学生,对于高关税保护本国产业用的是如火纯青,譬如对进口摩托车加50%的关税,外贸企业开发印度
 
外贸企业开发印度市场的策略汇总

 

 

印度在国际贸易上也是日本的一个学生,对于高关税保护本国产业用的是如火纯青,譬如对进口摩托车加50%的关税,外贸企业开发印度市场需要多角度的分析。中印双边的贸易产品层次较低,双边贸易量前十五位的产品基本属于附加值低的传统行业,包括初级制造业和农产品等。这类产品的特点就是竞争力低且容易被其他国家同类产品代替,这就使得中印两国的贸易联系并不太密切,相互依赖程度不高。

要素禀赋理论现在已经彻底淘汰了,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贸易中应该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种产品的特点是其生产要素在本国或本地区内丰富且廉价。需要进口的产品则正好相反,需要进口的产品则是其生产要素在本国或本地区稀缺且昂贵。印度本地就产棉花,而且劳动力成本低,服装产业发达,生产出来的服装产品必然比我国便宜,但是我国也没有大量进口印度的服装产品,让消费者购买了本国制造的产品也就保住了就业机会,所以现阶段是追求贸易平衡的时代。

印度对中国的反倾销特点可总结为:一是涉及产品种类多,并且近几年对中国的贸易调查已经由低附加值的产品开始转向高科技产品。例如,2015年5月和12月,印度分别对原产于我国的风力发电机组铸件与太阳能电池”发起了反补贴和反倾销立案调查;二是涉及行业领域广,从纺织业到机械制造业到新能源等各个行业;三是调查方式以反倾销为主,反倾销案件占调查总数的90%左右,且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变现为印度对中国单向的贸易壁垒。例如2016年5月,印度禁止从中国进口乳制品、移动电话、牛奶和其他部分产品“,主要原因是印度单方认为该类产品“未达标”或不符合本国的安全准则。印度对中方发起的种种贸易保护措施,无疑会对中印两国贸易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外贸企业开发印度市场需要加快速度。

1.对于中国企业应继续深化国内的产业优化升级政策

外贸企业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品牌,积极研发核心技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对于电机产品和机械零部件,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为己所用。在产品设计方面,不仅仅本国内要创新研发,而且积极向发达国家制造业学习,引进高技术人才;在产品运营方面,有效利用现代营销方式,紧抓消费者核心需要,创造国际知名品牌,进而引领产业潮流趋势。对于国内相对落后的制造业企业要进行改造或者估计企业进行转移,避免一切低水平高耗能的企业和产品。此外,我国应不断推动高新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等区域尽快建立“,政府提供各种优惠条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促使高端要素的集中聚集,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健全各种生产必须的功能性要件,生产技术、资金密集型产品,提升双边贸易中的高科技含量和优质产品出口比例。

2.积极发掘印度发展经济的优势

在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各种丰富的原材料。一方面印度国内可以提高国内资源开采和原材料种植的成本,通过积极引进先进的开采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赚取价格差。例如印度的棉花种植阶段可加大机械化投入,从播种到采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在加工阶段,引进先进的加工流程和工艺,提高加工速度,提高下脚料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印度企业也可以在将矿产资源等初级产品开采后进行初步的深加工,以提高资源型和原料型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本国产品在与中国贸易时的竞争力。对于纺织及制品来说,中印双方应扩展多样化的贸易合作基础,做大农产品贸易合作规模,创建规模经济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中印双方都应进一步深化双方具有纺织业的专业分工,延展产业链,扩大产品的差异性,细分农产品市场,以使中印农产品在品种、规格、特点上形成多样化和差别化,从而扩展中印纺织业的产业内贸易合作空间。印度在纺织业方面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资源,中方的优势在于成熟的生产链条。鉴于此中方可以从印度进口大量的优质原料,通过自己成熟的生产工艺,并加以现代化的包装,提升塑造品牌影响力,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进而在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对于矿产品和贱金属来讲,因两国都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所以对矿产品及贱金属需求量较大。但是中印两国工业化起步时间不一,中国己进入工业化建设中后期,而印度还处在发展起步时期。中方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时间差,效仿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政策,将国内的矿产品初级加工产业转移到印度,一方面利于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也给印方带来了就业。同时两国政府也可以签订长期大规模的合作订单,这对于中印来说都是共赢的。

3.中印贸易的未来趋势分析

中印贸易规模速度越来越慢,相对于两国各自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现有的双边贸易占各自总贸易量的比例较小。中印双方贸易商品结构显示出中印贸易的互补性要大于竞争性。中国向印度出口的商品大多为工业化制成品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印度向中国出口的商品大多为原材料产品(包括矿产和棉花等)外加小部分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中印双边贸易结构正在逐步改善和升级,近15年中国出口印度的产品中光学仪器、车辆零件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所占比重正在上升。印度出口中国的商品种类变化不大,以棉花和矿石等原材料矿产品为主。双方的贸易结合度变化曲折,中国对印度的贸易结合度要明显强于印度对中国。而导致变化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印度国内政策导致中国对印出口变化导致的。在包括工业制成品等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比如机电产品及零部件;在初级产品中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比如矿产品及纺织原材料和贱金属及其制品。

 
 
[ 国际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国际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