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新能源车
通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资讯 » 国际市场 » 正文

“中国造”怎样在东南亚摩托车市场“活”下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04  来源:摩界帮  浏览次数:743
核心提示:在东南亚,摩托车被作为各个国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有着超过5亿人口的大市场,而且由于地域地理特性、交通设施配套以及居民经济
 
“中国造”怎样在东南亚摩托车市场“活”下来

在东南亚,摩托车被作为各个国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有着超过5亿人口的大市场,而且由于地域地理特性、交通设施配套以及居民经济等因素,摩托车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正是如此,中国摩托车早在上世纪末便进入了以越南为首的东南亚市场,并以较高性价的优势打破日本摩托车独占市场的局面,短时间内对该区域的市场占领份额便达到了80%。

然而,这种蓬勃之势在最终毁在中国摩托车自己的手里。当时越南市场中国摩托车企业泥沙俱下,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质次价低的产品不断出现在摩托车市场中,直接导致出口越南的摩托车价格直线下降,在2000年底,一辆110ml的摩托车甚至只有300美元。

这种无序价格竞争使得中国摩托车企业在当地的品牌形象受到首创,其他优质企业也遭牵连,要想进步一拓展海外市场举步维艰。

“中国造”怎样在东南亚摩托车市场“活”下来

 

与此同时,日本、意大利、欧洲等企业对中国摩托车企业的低价竞争采取反攻,以其资本、技术、品牌、质量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优势迅速重揽市场大局;而且借助外部资源越南本土摩企也得以发展,仅经过几年的时间,在技术及质量上便已与“中国造”看齐,再加上当地政府的提高关税或采取技术壁垒策略,中国摩托车企业便被挤出越南市场。

甚至,至今在东南亚许多地方消费者对“中国造”有着:价格低、档次低、质量次的刻板印象。这也是我国摩托车企业早期在进入东南亚市场竞争无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后服务体系缺失所导致。

中国摩托车企业为扭转这种局势及时进行了战略调整,比如2002年,力帆在越南设立生产企业,隆鑫与印尼本地企业签署相关合作协议等,而行内的努力,为今天中国企业进入东南亚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也给与了一定启示,即是:

“中国造”怎样在东南亚摩托车市场“活”下来

 

首先,在以质量为保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国摩企的成本优势。我国摩托车企业在成本制造以及成本控制能力较为突出,这让“中国造”在与韩国、日本等其他国家企业竞争的时候能够保持良好成本优势。但是,随着外资进入中国制造业市场,成本优势在逐渐降低。而且东南亚摩托车市场不断发展,在消费市场寻找新的突破点才是我国摩企的出路。

其次,产业内部的重组及联合发展,实施规模经济战是必然趋势。我国摩托车产业差能过剩,资源配置不合理,要提高整个行业竞争力必然得通过资本运作实施多方式联合机制,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规模经济。而企业整合必然得从生产要素、资产财务、运营管理、企业文化、营销网络入手。

再者,落地当地经营,实施生产本土化战略。东南亚国家具有人口红利,在生产要素方面更加优于国内经营,通过本土化战略不仅仅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控制成本,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规避关税壁垒,减轻企业负担。

“中国造”怎样在东南亚摩托车市场“活”下来

 

操作上主要分为两步:第一,设立海外组装厂,利用当地劳动力进行中国制造产业的组装加工,再借助当地销售渠道进行销售;第二,零部件根据成本及价格优势分析进行选择性生产,而当海外工厂生产的零部件的产品量达到一定比例,便可以通过该国销往其他国家。

最后、走产品差异化路线,打品牌经营策略。我国摩托车与日本、欧洲等一线品牌之间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因而进入东南亚市场应选择合适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从简单的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和服务上的竞争。除此之外,还应该把企业及产品融入到当地社会,并建立基于当地的售后服务网点,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虽然,我国曾在越南市场遭遇“滑铁卢”,且早期海外经营策略给我国摩托车后续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不过经过漫长的努力,中国摩托车企业正在逐渐改变这一情况。相信,“中国造”在东南亚摩托车市场不仅仅能够活下来,而且还会活出一番别样风采。

 
 
[ 国际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国际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