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有很多种情况,车子的不同,刹车的技巧不同,路面的不同,刹车的技巧当然也会不同,即使同样的车子,同样的路面,速度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刹车方法,今天就说说公路车在公路上刹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 一、基本知识
1.前轮刹车比后轮刹车更快速。
2.前轮刹车比后轮刹车更安全。
3.两轮刹车比一轮刹车更快速。
4.干地刹车比湿地刹车更快速。
5.柏油路面比水泥路面更快速。
6.请最好不要尝试点刹车。
7.请最好不要在弯道中刹车。 下面我逐一解释:
1.在行驶中刹车,后轮不能给你足够的摩擦力使你更快的停下来,而前轮可以,因为,在行驶中使用前刹车,会把车子向前的惯性转变成为向下的力,这时,前轮会获得比后轮更大的摩擦力,从而更快的停下来。
2.在行驶种稍微用力(尤其是高速的时候)的后刹车都会使后轮抱死,产生侧滑,而前轮只要你不用大的离谱的力量来刹,都不会产生侧滑(当然,路面要干净,车子要直立)。
3.很好理解,用两个刹车肯定比只用一个刹的快啊(是废话)。 4.干燥的路面比有水的路面刹车快,因为,水会在轮胎和地面之间形成一层水膜,而水膜会降低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多说一句,湿地胎比干地胎多了很多槽,(排水槽)就是为了排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膜的产生。
5.水泥路面比柏油路面对于轮胎的摩擦力小。尤其是在地上有水的时候。因为,柏油路面要比水泥路面粗糙。
6.点刹车对车子的要求比较高,同样,对车手的要求也比较高,当然,可以尝试,但是,点刹车对于公路车来说意义不大。
7.在弯道中,轮胎对于地面的附着力已经很小了,稍微用力的刹车都会造成侧滑,摔车。 二、基本技巧
1.高速的时候前轮刹车的力度一定要大于后轮的力度。
2.高速的时候前轮刹车的力度一定不能使前轮抱死。
3.上坡刹车时,前轮的刹车力度可以适当的大些。
4.下坡刹车时,后轮的刹车力度可以适当的大些。
5.紧急刹车时,刹车的力度是稍微小于抱死的力度。
6.湿滑的路面刹车时,后轮要先于前轮刹车。 下面我逐一解释:
1.高速刹车时刹车力度的分配,一般来说60-90,前6后4。90以上,前7后3。120以上前8后2。(当然,并不绝对)
2.很好理解,前轮抱死了就翻跟斗了,呵呵。
3.上坡的时候,前轮高于后轮,所以前刹可以适当的多用点力。
4.上面一条反过来。
5.因为,轮胎在抱死之后,摩擦力反而会降低,轮胎最大的摩擦力是在即将抱死,但还没有抱死的临界点时产生,没有办法解释的更清楚了,太麻烦了。 6.湿滑的路面先使用前刹车,很可能会前轮抱死,结果就是肯定摔,而后轮抱死,(只要车子架子正,车头正)一般摔不了的。很简单。
盘式制动器俗称碟刹,优点是制动性能好,操纵灵活,无需经常检查、调整。盘式制动器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产生异常响声故障。摩托车行驶中,制动摩擦片与制动盘不时发生摩擦,发出难听的异常响声。
将摩托车使用主停车支架支好,然后压下车座使车前轮离开地面,用手转动车前轮进行检验,就可以清晰地听到制动摩擦片与制动盘发生摩擦发出的异常响声,故障轻者只能听到很轻的异常响声,故障重者转动车前轮都觉着很费力,检验结果确认异常响声是制动摩擦片与制动盘发生摩擦产生的。
根据盘式制动器工作原理,当握紧制动手柄时,制动总承使制动液产生压力,制动分承活塞在制动液的推动下作轴向移动,推动制动摩擦片夹紧制动盘产生制动力,活塞作轴向移动时,活塞密封圈产生弹性变形。当放松制动手柄时,制动总承使制动液产生的压力消失,分承活塞不再受制动液的作用,密封圈恢复原形状,将分承活塞轴向移动回到原位置,制动摩擦片放松对制动盘的压力,制动解除。
也就是说,盘式制动器正常工作时,是不应该发生制动摩擦片与制动盘相互摩擦的。制动分承活塞的复位是依靠密封圈的弹性来完成的,如果分承活塞因锈蚀、灰尘多种原因造成轴向活动阻力增大,密封圈的弹性力量就不可能将活塞完全复位,就使制动摩擦片与制动盘发生摩擦。
所以,要排除盘式制动器异常响声故障,主要措施就是使分承活塞轴向活动灵敏,首先清除分承活塞表面的灰尘、锈蚀,然后在分承活塞表面上涂上一层润滑油,就可以使分承活塞轴向活动灵敏。 具体做法:
拆下盘式制动器,取下制动摩擦片,摆动制动手柄,使分承活塞轴向移动5毫米左右,清除分承活塞表面的锈蚀灰尘,然后在分承活塞表面涂上润滑油,使用螺丝刀将分承活塞压回原位,如此反复操作几次,压回分承活塞感到轻松了就可以了,装回盘式制动器就可以正常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