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日前在西安召开了今年的第二场发布会,主要发布的是带有自家参与研发的TCS版本的小排量踏板以及搭载了全球首发的24V Vi-Core混合动力系统的中大排量踏板,车友对于价格是众说纷纭,其中有车友说到大阳的TCS版本要贵2000,成本这么高的吗?
对于混动系统或者TCS这些配置等硬件成本是否这么高我是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的是确实每个厂家会把成本花在不同的地方。有些厂家喜欢把成本花在看得见的地方,比如外观(请个国外团队来进行设计),比如配置(买一堆高配置组装在摩托车上);有的厂家喜欢把钱花在看不见的地方,比如技术研发(研发自己的发动机,技术等),比如测试(长途的、短途的、高温的、低温的、铺装路的、非铺装路的等)。
当然,个人觉得研发和测试本身来说是个不可分割的反复循环的过程,研发出来的成果需要不断的测试再进行不断的改进才能有好的产品面向市场。
24V Vi-Core混合动力,自主参与研发的TCS是否值得花那么高的成本来研发测试呢?所花的成本与研发出来的技术高级程度和效果是否形成正比?
以上的问题,它们单纯就是问题,要问我答案,我也是不知道的。但我知道的是国内不缺少高配置的“组装车”,也不缺少摩托车的组装厂,这里也并不是就在贬低“组装车”,一个厂家要把车架,包围,各种配置合理的匹配组装在一起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没有技术的事。只是回头想想,为何我们的车友总在信奉进口车,不管是日系的还是欧系的,反正比国产好。总在信奉进口配置,日信卡钳、欧林斯减震、博世ABS,反正也是比国产好。
如果所有国产主机厂还是一味的买配置组装,长此以往,不会有好的Made in China的配件厂,国产品牌不会有什么好的变化,国产摩托也不会崛起。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职场鸡汤也时常在灌输不要总在舒适圈。我想,国产是需要像赛福ABS,渝安减震这样的配套厂家,需要隆鑫,宗申,力帆这样不断研发发动机的厂家,更需要像大阳这样不断坚持研发新技术的厂家。
不知道看到这里的车友有没有过坐后座的体验,如果有,那你一定知道坐后座的恐怖,自己骑车的时候哪怕时速已经100km/h了也并不会觉得很快,坐在后座感觉速度已经快得吓人了,一看仪表才70km/h!自己驾驶明明已经可以磨膝的角度了感觉也还好,一旦坐在后座上,哪怕只有一点倾斜都感觉快躺地上要low side出去了!
以上这段说后座体验的好像是偏题了,但其实我想说的是,就像在各款摩托车上的配置,拿阴谋论的说法,谁知道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人会不会给我们次品谋害我们,哼!所以各种配件,安全配置,如果我们自己的厂家能研发出稳定的,高效的才是长久之计。
其实真的是偏题了,刚跑完大阳250T,300T和ADV350产品长测的我本来是要写我骑的那款V锐250T的长测报告的,想来看到现在,再看一千多字的报告是没人有耐心了,下篇分享大阳V锐250T的长测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