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东航失事救援的整个工作中,有一支队伍不得不说。那就是由藤县附近村庄的村民组成的负责每日运送物资往返于搜救核心区域的摩托车队。
藤县坠机区域大多是山路,很多物资根本就没有办法用大型车辆运抵。
这个时候,摩托车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路急先锋
3月21日下午,一声巨响打破了莫埌村平日的宁静。轰隆的巨响声引得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跑出家门,望向冒着浓烟的地方。
“以为打雷了,抬头看了一眼,就又继续干活了。”侠村村民莫光南怎么也没想到飞机失事会发生在自己身边。直到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莫光南骑着摩托车回到侠村,才听到附近有飞机掉了下来的消息。想着去看看情况的莫光南又骑上摩托车往莫埌村方向开去。
到了莫埌村,莫光南发现这里来了很多救援人员,但路并不好走,有的救援人员坐摩托车前往救援现场,更多的救援人员则是拿着救援设备徒步前往。
莫光南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当下就有了加入摩托车队提供帮助的念头,经过打听,他来到了被设为临时应急指挥中心的莫埌村村委,和这里开着摩托车的村民开始在“指挥中心—事故发生点卡口—外围高速公路”路线上搭载救援人员、运送救援物资。
因老家有事回来的陈永城也想着帮点忙。他搭乘朋友的摩托车赶到位于莫埌村村委的临时应急指挥中心。只见莫埌村村委前,停着一排摩托车,车上都插着一把钥匙,“这辆是我的摩托车,你随便开。”一位素未谋面的村民对他说完后,又急匆匆地把外头刚送来的物资,搬进了物资储存室。
这里没有一辆摩托车是陈永城的,但似乎又都属于他。“我们除了开着摩托车搭载工作人员和运送物资外,有时候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从外面进来,我们还没出车的也会把这些物资搬进储存室。”陈永城说。
正因如此,这里的摩托车都是插着钥匙的“公用车辆”。“朋友新买的摩托车,现在和这里的摩托车一样,车上都沾满了泥,就像开了好多年的老车一样。”
梁海华是距莫埌村约10公里的界田村村民,他从事发当天下午四点就赶来支援。梁海华说,因事发村庄道路崎岖狭窄,事故区域远离公路,行车不便,不少莫埌村及周边群众纷纷赶来,用自己的摩托车帮助运输帐篷、食品等救援物资进入搜救工作现场,也为往返应急指挥部与搜救现场的人员提供代步。
夜幕来临,在应急指挥部外的“摩托大军”依然整齐排列,摩托引擎的轰鸣声也未停止。一名手提汽油桶的志愿者说,从事故发生当天起,他每天都到指挥部待命,现在刚从加油站拉油回来,确保“摩托大军”供油充足。
“藤县坠机区域大多是山路,汽车根本没有办法进去,跑步太慢,电瓶车力量不够也没有地方充电,这个时候,摩托车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工作人员说道,村民们很纯朴,当他们得知空难发生后,都自愿组成了这个摩托车队志愿队。在整个搜救过程中,这支摩托车队就如蚂蚁一般,不知疲倦地为整个搜救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人民日报点赞了这支穿着红马甲的摩托车队,摩托车的灵活性、便利性,在救援时发挥的巨大作用也再次体现得淋漓尽致。
无可替代的救援车
其实不只是这次救援,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几乎在每次救援工作中,摩托车都是不可替代的交通救援工具。
2018年,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发生山体滑坡,金沙江被堰塞体阻断。险情来临,应急抢险队伍立即行动起来,但始终有一个难题摆在面前,从白玉县城前往堰塞体,普通车辆只能开到距离堰塞体约14公里远的则巴村,剩下的路程,是7.5公里布满灌木丛的悬崖陡坡,以及近7公里沿着河床溯江而上的一片泥泞。摩托车和徒步,是仅有的两种通行方式。面对险情,村民们自发组成铁骑队伍,冒险穿梭在悬崖陡坡上,运送抢险人员和物资,有力地保障了堰塞湖应急抢险行动。据统计,在整个抢险救援过程中,铁骑队员们将42顶帐篷、1240床被盖、100件大衣、12桶汽油、27桶柴油以及30吨食品和水送到了抢险一线,维系着堰塞湖抢险的后勤保障生命线。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省玉树地震、2013四川省雅安地震、2014年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地震,每一次灾情发生后都可以看到摩托车的身影。地震不同于其他自然灾害,会对地表造成极大破坏,道路塌方、房屋倒塌,在山区地带又常常伴有滑坡、泥石流,进入灾区的道路常常被堵塞。救援人员及物资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灾区,运输工具的选择非常重要。军用直升机起飞降落不仅受到地形限制,还需要考虑天气的影响;而大型车辆在损坏道路面前更是无能为力,只能等待道路疏通。电动车动力和续航力都不足,于是一辆辆摩托车成为受灾地区特殊而有效的救援运输工具,它们可以到达很多大型车辆无法到达的地方,完成物资运送“最后一公里”,也运送救援人员、受灾群众家属和记者进出灾区。
不光是中国,在世界其他地方发生地震灾害时,摩托车也是不可替代的交通救援工具。2016年意大利中部发生6.0级地震,道路损毁,大型车辆无法通过,伤员和物资运送也成了极大的问题,是摩托凭借自身的优势,最终将“生命的希望”传递到每一个受灾的角落。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摩托车,救援官兵只能步行到灾区,太耗时间、太费体力了;而伤员无法步行,如果没有摩托车帮助转移,不知道多少无辜的生命会逝去。
道路上的救护
除了抢险救灾,在拥堵的交通道路上,摩托车也多次利用其便利性连通了生命之线。
2021年8月16日,重庆市公安局两江新区分局交巡警支队骁骑队员在辖区人和场口执行高峰勤务时,一辆小轿车突然停在队员身边,车上一位女士抱着一个小男孩哭着向队员求助,称孩子突发急症,要立即去医院。队员发现孩子并未哭闹,但双目凝视,情况看起来非常危急。
队员立即驾驶摩托车,带其前往最近的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他拉响警笛,仅用3分钟便到达医院门口。下车后,队员立即接过女士怀中的孩子,快速冲向医院急诊部。
在护士的带领下,队员抱着孩子跑向儿科抢救室,医护人员立即对小孩进行抢救,孩子的妈妈则激动地对队员连连道谢。经医护人员及时救治,孩子脱离危险,队员悄悄离开,放心返回工作岗位。
在民间,也有不少的摩托车骑手将爱好与公益结合起来,自发组建起120急救摩托车分队,2020年年底成立的武汉雄鹰应急救援队就是这样一支院前救援队,队伍成员在摩托车上配备了急救设备,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任何医疗紧急地点,去填补救护车到达之前的那个空缺时间。
“这些摩托车是两轮的救护车,他们从不会堵在路上。”救援队负责人郑先生介绍说,义务救护员的救援工作分两部分,一是最快速度抵达现场,在120急救人员未抵达的时候对伤病员进行简单的急救,例如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外伤包扎、心理安抚等工作。另外,就是在救护车接送病人途中,遇到交通拥堵的时候,能够为救护车开道。郑先生解释道,虽然司机们一般都会避让救护车,但有时候只有当救护车靠近以后,司机们才会让道,如果摩托车在救护车前方,会提醒其他司机提前避让,这样救护车就会很顺利通过。另外,有的司机知道给救护车让道,但技术欠佳,让车不到位,救护车依旧没办法通过,这时候骑士们就可以现场指挥,协助司机们让道。
“摩托车的作用真挺大”,急救车司机唐师傅说起了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次前往交通事故现场救治伤员的途中,恰逢早高峰,并下着雨,虽然距离仅有短短的几公里路程,但车辆通行十分缓慢,救护车刚出发没多久就被堵在路上了,这让车上的救护人员十分着急。
“正当大家焦急不安的时候,一名骑踏板摩托车的小伙子主动行驶到救护车前,一边挥手向前方车辆示意让行,遇到没有让行的司机,他还骑车上前敲打车窗提醒并说明情况。在这位骑手‘开道’下,拥堵的道路为救护车让出了一条生命通道。而当救护车顺利抵达事故现场后,这位骑手就默默离开了。小伙子至少让我们节约了半个小时,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现实的窘况
“摩托车在道路上实施救护的事例数不胜数,它平时是代步工具,但危急时刻,就是救命的工具,但很可悲的是,因为禁限摩,筹备中的队伍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按规定摩托车不能进入三环线,可主要的医院都在三环线内,另外一个难题是因为缺乏信息,我们不知道哪里有需要他们帮助的病人,哪里有救护车被堵住了。我们希望就此和有关部门沟通,建立联动机制。”谈起陷入的窘境,武汉摩托车公益救援队负责人郑先生颇有些无奈。
“炸街、飙车、飞车党,这是很多人对摩托驾驶者的印象,加之在政策上,摩托车一直处于禁限的阶段,很多地方都不能正常上路,因此大部分人对摩托车和摩托车驾驶者还是有一些偏见的。”一行业人士指出。“但其实,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日常通勤,摩托车利用其便利性,可以在很多方面发挥出作用,无数次的行动证明,摩托车几乎可以直接影响到一次救援的成败,它是丝毫不求回报和利益的救灾车,不能因为小部分驾驶者的不文明行为,就对摩托车和摩托车驾驶者全盘否定。”
“每当灾难发生,我们摩托车驾驶者总是第一时间挺进中心现场抢救伤员,运输最关键的生活救援物资,为灾区带去光明和希望,任何布满荆棘的道路,任何险峻、拥堵的路况都拦不住两轮的步伐,平时我们也都是文明行驶、规范行驶,所以在此恳请大家,希望摩托行善大家能记得,小群体的作恶也别把所有摩托恨入骨,不要骂摩托车低端,别动不动就主张禁限摩。”一名摩托爱好者说道。
或许,这也是所有摩托车爱好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