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第十九届中国摩托车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摩博会)正式在重庆(悦来)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摩博会,此次展会参展规模与参展企业纷纷创下新高,超10万平方米展会规模,超1000家整车及服饰装备配套品牌于6个展馆参展,50余场新车首次发布,哈雷、宝马、本田、川崎、杜卡迪等也将齐聚展会。
面对国外豪车品牌的围追堵截,国内市场的竞争加剧,重庆摩企有啥动向?重庆摩托车未来何去何从?记者透过中国摩博会进行探访。
中国摩托车销量前5 “重庆造”占了四席
力帆摩托仅仅是重庆摩企的一个缩影。2019年,重庆市季度经济运行信息中,摩托车产业被首次纳入了“重庆市支柱产业”这一名目下,与重庆市的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一起进行了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公布。
数据显示,在中国摩托车产销出现下降的同时,“重庆造”摩托车逆势增长。2020年,中国摩托车销量前5中,“重庆造”占了四席。另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中国摩托车出口量累计达到2830万辆,累计增长23%。前六家中“重庆造”占据四家,包括隆鑫、银翔、宗申、力帆,出口业绩一绝骑尘。
8月30日,隆鑫通用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凭借“无极”系列大排量摩托车助力,公司摩托车及发动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7.02亿元,同比增长53.44%。
重庆,曾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摩托车之都。
1979年,嘉陵厂制造出中国第一辆民用摩托车——CJ50。随后,宗申、隆鑫、力帆等民营企业拿到“入场券”,大批配套厂纷纷冒出。“重庆造”摩托车一度占据全国产销量的60%以上。到2011年,重庆摩托车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摩托车产量就达到879.59万辆,占全国产量的32.57%。出口量也创造历史最高纪录,达455.4万辆,占全国出口量的42.38%。
后由于“自己人”无序竞争,“价格战”越演越烈,加之国内“禁限摩令”的影响,全国摩托车行业迎来拐点,行业整体产销连续5年下降,此后在2017年有过短暂的小幅回升,但在2018年又再次下降。
重庆摩托车产业也未能幸免。2018年,重庆摩托车产量仅为389万辆,只有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左右。而自2012年开始,重庆市统计局网站逐季度公布本市的经济数据中,摩托车产业的数据就“长期缺席”。在海外,万元左右的畅销车只能卖3000多元,甚至闹出了“1斤14元”的笑话。
不过,重庆并没有放弃摩托车产业。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开发摩托车新产品,提升关键零部件的配套能力,巩固提升摩托车产业的集群,作为推动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按规划,推动摩托车企业有序向电动汽车企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力争摩托车产量达到400万辆,到2022年力争产量达到450万辆。
永川将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千亿级汽车生态城、300亿级新能源摩托车产业园。开州装备制造产业园,也已引进了25个装备汽摩项目,初步形成了大排量摩托整车、电动摩托整车在内的产业链体系,预计未来五年,装备制造产业可实现产值100亿元。
前7月出口239.4万辆
出口货值83.33亿元
记者从市商务委了解到,2020年,重庆市出口摩托车333.9万辆,出口货值110.07亿元,出口总额占全国摩托车出口总额(50.2亿美元)的三分之一。今年1-7月,重庆市出口摩托车239.4万辆,出口货值83.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3%和58.7%。重庆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摩托车生产和出口地之一。
持续扩容的产业规模,与重庆多项精准措施密不可分。据了解,在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带动下,重庆以摩托车及零部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为抓手,在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市场开拓、金融服务、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九龙坡、巴南两个摩托车及零部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完善共性技术研发、检测、营销等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基地龙头企业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效益和规模。通过国家重点扶持和集群发展,我市摩托车产业出口集聚发展的优势不断体现,聚集了隆鑫、宗申、航天巴山、建设雅马哈、鑫源等摩托车企业上百家,产业外向度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培育品牌建设提升“重庆造”影响力。支持企业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备案、商标境外注册和国际标准认证,同时鼓励力帆、隆鑫、宗申等摩托车龙头企业在东盟、南美等主要出口市场搭建拓展海外仓储、展示、批发、销售、接单签约及售后服务,构建“布局海外、内外联通”的境外营销服务体系,加大对自主研发、拥有核心技术的重庆摩托车品牌产品推介力度,提高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重庆造”产品影响力。
线上线下开拓国际市场。重庆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行动计划,举办重庆出口商品东盟展、非洲巡展等系列活动,组织我市摩托车及零部件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参展和开展贸易促进与双向投资。特别是2020年疫情暴发后,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支持企业利用线上展会、电商平台等方式开展线上推介、在线洽谈和线上签约,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大背景下,市商务委牵头建立了外贸外资企业发展协调机制,出台了稳外贸稳外资12条、稳外贸20条等政策举措,围绕有序复工达产、贸易融资、降本增效、国际市场拓展、法律援助、贸易便利化、企业服务等方面精准施策,帮助外贸外资企业全面推进稳定生产经营。重庆系统性稳外贸保障能力也得到了境外采购商的认可,加大了对重庆摩托车企业的订单投放。
培育摩托车竞争新优势
加强国际市场开拓
市商务委副主任许新成表示,下一步,将实施出口商品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支持摩托车等机电产品企业组合应用线上展会、跨境电子商务、抱团“走出去”等手段,在“一带一路”沿线等境外国家建立海外仓、售后服务网点,完善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建立重庆优质产品境外公共展示交易平台,线上线下开拓国际市场,扩大重庆造摩托车品牌影响力,助力企业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
完善外贸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精准服务。围绕税收、金融、通关、物流、用工、市场开拓、新业态发展等储备一批针对性强的稳外贸新政策,助力摩托车企业破解难题,稳定企业发展信心。
以摩托车及零部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为抓手,促进品种多元、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谋划出台《加快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若干措施》,进一步健全基地组织管理,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引导示范基地企业采用国际先进质量标准,拓宽基地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加快摩托车产贸融合发展,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更新完善开拓多元化市场工作方案,开展“品牌商品海外行”专项行动,市区联动策划举办东盟、日韩、南美等重点市场系列“云展览”,助力企业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观察
电动摩托车成下一个风口?
中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大约有2.5亿辆至3亿辆,其中存在新国标替换需求的超标车约为1亿辆。
尽管电动摩托车基本以内销为主,少量出口,主要用于出行代步,但其已对中小排量摩托车产生了一定替代的作用,2020年,销量为229.54万辆,同比增长20.91%。有机构预测,未来电动摩托车年销量将达4500万辆。
与此同时,电动摩托车已经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市场份额90%,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出口国。
业内人士认为,高性价比是中国电动摩托车受海外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中国电动车价格仅为海外的三分之一。
巴基斯坦中国摩托车工业理事会(PCMIC)创始人兼主席穆罕默德-尤瑟夫-谢赫表示,电动摩托车产业将为巴基斯坦摩托车行业带来变革。
他称,近年来,巴基斯坦摩托车年均产量超过250万辆。电动摩托车使用成本如燃料费、修理费等相对较低。与其他两轮车相比,电动摩托车的污染较小,此外,在保险或上牌等方面受限更少,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今年7月,巴基斯坦本地制造的第一辆电动摩托车在巴伊斯兰堡公开发布,按其目标,到2030年使电动车占巴基斯坦机动车总量的30%。
相关
力帆时隔7年重回摩博会
本届中国摩博会上,“国产摩托车大王”力帆的身影显得格外引人瞩目。在“全面进化论”发布会上,力帆摩托进行了KPT400新车全球发布,并进行了智能化电动化战略分享。这是时隔7年后,力帆再度在摩博会上露面。
首发上市的KPT400搭载力帆自研DRF400双缸八气门水冷发动机,动力强劲,配备18.5L大油箱,短途油耗低,长途行无忧,保障续航500公里,加持力帆与博世联合研发的电喷系统,车身肌肉线条饱满。
力帆在摩托车领域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92年的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它是众多摩企中专利数量第一的明星企业。2001年9月,力帆摩托首销日本,改写了中日摩托车有来无往的历史,力帆在海外知名度与本田摩托车旗鼓相当。同年,凭借累计销售184万台发动机、年收入超过38亿元的骄人战绩,力帆在摩托车领域做到全球第一。而今重回赛道,着实不易。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波曾表示,目前力帆摩托已经拥有骑士车、踏板车、弯梁车、太子车、越野车、电动车等全系列产品。“我们将按照每年‘8款新车3款发动机’的节奏,陆续推出多款适合市场需求的新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