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岁的班志流,是岭门农场公司小南平基地十五队、新风队队长。他的居住地,位于陵水吊罗山脉的一座山脚下,一旁的小南平水库,隔绝了他每天的出行路。于是,一艘简易浮船,便成为他的出行工具——他先将摩托车开上浮船,然后慢慢拉着横跨水面的绳索渡过水库,再骑摩托车翻山越岭,去场部一趟往往需要一个多小时。
班志流搭乘简易浮船。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坚守了二十多年。”岭门农场公司经管部部长王安明说,2020年度,班志流超额完成农场公司给他下达的自营经济土地费收缴任务,以及橡胶产品款收缴任务。两个生产队23个割胶岗位胶工全部上岗,胶工上岗率达到100%。“这样的突出表现,在公司并不多见,他用实际行动真正诠释了坚守的意义。”
时间回到1991年4月,当时22岁的班志流随着老乡,从广西来到海南务工,成为原新中农场香根作业区五队的一名胶工。1997年6月,他辗转来到原岭门农场八队当胶工。1998年3月,因陵水黎族自治县建设小南平水库,将八队原址淹没,他又来到了十五队开荒种植橡胶。
1998年9月,班志流主动向农场提出承包十五队北线被小南平水库分隔开的200多亩橡胶树割胶,并与农场签订了承包合同。随后,他跑回老家广西,拉来了3户亲戚和乡邻,自己动手在承包的林段里搭起简易寮房驻扎下来。当时,农场给这个割胶点起名为“广西组”。
“广西组”是岭门农场公司最偏远的地方,到场部有18公里,其中大部分都是山路。因水库隔绝,没有桥梁,胶工出行以及橡胶、槟榔等农产品的运输,必须乘坐自制的简易浮船才能抵达对岸。此外,那里不通电,只能依靠太阳能发电,天气不好时经常缺电。
搭乘简易浮船,实际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2015年8月,班志流操作简易浮船时,一不小心,摩托车落入水中,急忙喊人过来捞起后,没用多久就坏掉了,只得再买一辆。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原岭门农场的领导班子曾建议“广西组”的胶工搬出来,在外边给他们盖新房子,但班志流拒绝了。“如果搬出去,晚上割胶就更不方便了,200多亩橡胶有可能会丢荒,实在是心疼。”他这样说。
尽管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是班志流一直坚持守护着那一片橡胶林。因多年来各项工作表现突出,2019年6月,担任了十几年副队长的班志流被提拔为十五队、新风队队长。作为两个队的队长,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压力也更大了。起初,他对农场公司的相关规定与政策,以及一些报表的填写不太了解,怕电话里讲不清楚,便一次次骑着摩托车到公司总部请教相关人员。
这辆摩托车,是他从事橡胶生产的工具,也是他收缴土地费的“利器”。2020年底,为了抓好自营经济土地费的收缴工作,他骑着摩托车攀山越岭、走家串户,最远去过60多公里远的三亚市藤桥镇,亲自到土地承包人的家中,最终感动了这名土地承包人,顺利为公司收回了土地费。
“他是职工的贴心人,时常帮助胶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胶工生病时,他会主动用自己的摩托车送他们到医院看病。有个别胶工遇到困难,他会用自己的工资帮胶工垫付橡胶产品款或土地费。”岭门农场公司小南平基地经理李昌英说。
“其实,我没他们说的那么好。我只是做了一个队长应该做的,尽了我应尽的责任。”听到大家对他的评价,班志流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采访结束后,他又骑上那辆摩托车,一踩油门,很快便消失在莽莽山野中,留下的是一曲在胶林间奏响的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