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查阅近十年来国内摩托车产销量数据,以及对比电动车与汽车市场的表现来看,可能大多数人会摇摇头。但事实上,在9月刚刚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上,50个整车品牌、1000多款炫酷展车、数十款全国乃至全球的首发新车、代表行业80%制造能力的500多家企业齐聚一堂,同时还有来自全国各地超过5万名车友驾驶着他们的爱车来到现场,把今年全球唯一一场专业性摩托车博览会做到了堪称史上人气最旺的一届,形成了巨大且深远的社会影响。
一边是连续十年下滑的产销量,另一边则是人流如织、异常火爆的展会,国内摩托车产业似乎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产销量下滑是大势所趋。受到宏观经济形势下行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响,目前行业产销量相比十年前下滑了超过1000万辆,这样的降幅意味着消费需求逐步收窄,大量企业被淘汰出局,但这是否也意味着产业发展逐渐步入“晚年”,直至最终消亡呢?并不是。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只是充当代步工具与生产资料的摩托车被赋予了更多功能与价值,休闲玩乐、摩旅穿越正成为当下市场给予摩托车的新定位。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内车企纷纷卯足了劲儿,在中高端大排产品上不断创新突破,满足消费者更多差异化、个性化需求。中高端大排车型的走俏,能够在品牌形象与产品附加值上为企业锦上添花,却不能在销量上达到过去通路车型的高度,但是,这样的转型势在必行,因为中高端大排产品代表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在这一领域失去话语权,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将十分不利。
而这也向企业抛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是“挣快钱”还是“挣大钱”?
挣快钱,全面铺开通路车型,赊销、价格战都用上,会很快占据大量市场份额,销量蹭蹭往上涨,但长此以往,品牌会被钉上“低端、杂牌、不入流”的标签,想要翻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挣大钱,尝试进入中高端市场,专心打磨一两款产品,技术配置与工艺品质跟上,得到消费者认可,站稳脚跟后再谋划更多发展,虽然短期内很难看到亮眼的产销数据,但一旦口碑稳固,后期的回报会滚滚而来。
摩托车还有存在价值,摩托车还有发展空间,摩托车还有未来希望!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在中高端大排车型、在电动摩托车、在更多有机会的领域突破创新,相信最终会收获满满,推动中国摩托车行业成功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