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说“四轮载人,两轮载魂”,我要青春不被约束并享受破风的速度感;中年人说,日常通勤开车实在是太堵了,用摩托车送孩子上学后还能吃个早餐;老年人说那玩意太危险了,晚上声音那么大,不安全。
如果存在即合理,有不同的声音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各地市逐步放开或者变相放开摩托车路权的情况下,如何珍惜这种机会,学会安全合规驾驶摩托车,是当务之急。
但这是一个漫长且困难的过程。
摩托车的消沉跟汽车进入家庭有很大关系。当可以挡风遮雨且面子十足的轿车流行时,摩托车以工具车的身份存活十几年,整体销量下跌,行业唉声四起。
摩托车的再度崛起,也跟汽车大量进入家庭有关。当拥堵加剧让汽车的幸福感降低后,摩托车就像青春痘扎破了皮肤:难道你忘了年少时在阳光下追风的感觉?这青春的尾巴不应该在时光里有一个机会,放肆一下荷尔蒙和情怀吗?
有车一族开始买摩托车作为4-11月的替代工具,年轻人开始买大排量跑山享受本该激情的人生。我的朋友里,去西藏等地摩旅的不胜列举,多数集中在人生成熟阶段。
你问他们为什么要冒着风吹日晒、雨雪霏霏而行,他们笑笑不置可否。当你无法融入其中时,感同身受只能是客套话。就像我始终无法相信摩托车也可以像汽车一样一车难求,直到李先生打给市长热线的投诉真实摆在眼前:为什么我买不到白色的铃木UU?
汽车有加价的投诉,摩托车因为太抢手要等一个月而被投诉。这个行业真的复兴了。
在汽车社会和汽车文化尚未形成约定俗成的道德之前,摩托车的集群效应超乎想象。如果一定要提到“文化”,个人觉得摩托车的成长会比汽车更迅速。你可以看抖音上骑摩托的网红跟摩友在红灯前沟通,但如果降下车窗和另外车道的陌生人说话,对方可能觉得你脑子秀逗了。
汽车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摩托车天生有开放的基因。
保证安全、合规驾驶,应该在这一波热潮兴起时一并推广。西安、济南等地陆续出台相关规定,约束摩托车驾驶员的行为,已经走在社会前列。先有法规而后有蹈矩,山东省体育中心的摩友每天集合聊天,不扰民不显摆,氛围融洽。
济南是几款当红摩托车的大本营,摩托车曾是济南甚至山东的响亮名头。让行业健康发展,借助政府开放来繁荣,不仅能满足机车一族的情怀需求,更是经济层面填补甚至引导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