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提起摩托车,很多人脑海里会想到80-90年代的街头画像,事实上,时代变了,随着中国拥车量的提升,骑摩托这件事有了新的意义。
为此,我们采访了 环塔拉力赛冠军、中国第一位完成达喀尔拉力赛摩托车无后援组车手、踢车帮主持人和制作人赵宏義先生,让这位名符其实的摩托达人和摩托文化传播者讲一下关于摩托车的那些事。
“摩托车这个事儿,就像养狗,有的人喜欢,有的不喜欢,大家互相尊重,可以不喜欢但不要排斥别人,文明骑车,摩托车对整个社会是有好处的。”
赵宏義并没有一边倒地为摩托车站台,他认为应该先在一些大城市试点解限。因为小城市好多地方本来就不“禁摩”,也因为大城市交通拥堵十分需要摩托车。
他谈到了放开摩托车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
“我们的汽车保有量非常大,驾驶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说实话在遵守交通法规和文明行车这方面,部分人还都做不到,汽车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依然非常多。摩托车相对来说,也是一个危险因素,这也是‘禁限摩’的重要原因。 ”
但是同放开的巨大好处相比,他认为这些问题是值得克服和可以慢慢改善的。
“摩托车是个交通工具,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制造的重要部分。日本有四大摩托车企业,给日本带来多大的收益,欧美也是一样。”
“我们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如果能造好的摩托车,造让国人喜欢的产品,然后走出去,走向世界,对国家对人类都是有好处的。”
他呼吁大家要从各个方面和维度理解摩托车:
“摩托车是最机动的交通工具,非常灵活,而且电动摩托也是摩托车,国宾护卫队也是摩托车。无论是生活用,还是应急救援和警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产品。”
“一种玩具,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汽车越来越多,堵车越来越严重,摩托车已经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玩具,一种生活方式“。
“现在你已经很少再听到有人说‘开汽车去游车河’了,不是那个环境和时代了,出了门就堵车,坐在车里就烦,没有那个享受的心境了。”
对于他们这些摩友来说,“周末约三五个好友,骑摩托车悠然自得溜几公里,找个咖啡厅聊聊天,是一种放松的生活状态。而不是像过去骑得飞快。“
据其介绍,咱们国家目前摩托车运动,虽然水平近些年并没有什么大的提高,甚至可能还有点儿青黄不接、走下坡路,但是摩托车运动文化的氛围,比以前好很多。
国家级比赛越来越多,民间和地方的赛事更多。比如云南的赛事,过年期间每个周末好几个地方同时举办比赛。在北方,有很多的越野比赛、公路赛,赛车场也有很多。
“除了比赛,俱乐部也玩得越来多,越来越高级,有各个品牌的俱乐部,区域的俱乐部,各种风格的俱乐部。车友还定期的举办一些公益的骑行,去做慈善。”
在赵宏義看来,以上都是作为摩友热爱生活、热爱国家非常良性的表现。
“为什么摩托车运动没有上升?但摩托车休闲文化越来越好?因为大家都越来越羡慕这种生活,愿意去尝试,因为这种生活确实很惬意。“
在这里,他分享了前同事的故事。
“他跟我说想骑摩托车,我说骑吧,挺好的,于是说服家里人买了一辆。后来他说,哎呀,自从我骑上摩托车之后,家人特别高兴,都支持我,说应该早骑。
“我说为什么?他说,我的生命,每天多活了两个多小时,将近三个小时。”
据说,这位摩友以前开汽车。早上起来六点起床,开车赶快送儿子上学,然后从七点多一直堵到九点到公司,下午六点下班回家又堵两个小时。自从买了摩托车,早上起来做早饭,从容地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还可以回家陪老人去逛个早市,然后40分钟或半个小时就到公司了。不怕堵车,也不会迟到。下午下班早早回家,还能给家里人做个晚饭。不得不说,摩托车确实改变了他生活。
就像李书福说的,不要“以废代管”,若放开禁限摩,应从规则制定上下手,从上往下重视这件事。
俗话说,各自各路,别给别人添堵。摩托车虽然是一个便捷的交通工具,有利于节能减排,能够节省公共停车资源和道路资源,但是摩托车驾驶同样存在不文明驾驶、危险驾驶和违反交通法规的情况,需要从意识形态上、驾校和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普及灌输安全驾驶。
就像赵宏義所言,“让大家都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不给别人、公共交通和社会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