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托车行业面临着政策(限摩)和市场调整的双重压力,但不可否认,摩托相比其他交通方式,有着更优秀的便利性,车身小巧,能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而且使用使用成本低。既然如此,那是什么使得摩托车无法在国内城市通勤上扮演主角?国内的摩托车发展与国外的摩托车发展又存在怎样的差异?
日渐拥堵的城市路况
● 政策方面
◆ 国内:以限制摩托车为主、限摩城市超过190个
摩托车的优势如此的明显,为何其始终不能在城市交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全国各地对摩托车不同程度上的限制。目前中央政府和各部委并未制定统一规定来限制摩托车,真正限摩的是各地方政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限摩的城市超过190个。
北京摩托车实行依据号牌的限行管理,京A牌照属于总量控制号牌已经于几年前停止发放。目前北京摩托车上牌以办理京B牌照为主,但是对其严格的道路行驶限制使得很多人依然无法使用摩托车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 国外:鼓励消费者购买摩托车
反观欧洲和北美地区多个国家政府都采取大量的相应措施鼓励居民使用摩托车来代替造成严重交通和污染问题的汽车。以意大利为例,2009年2月,意大利政府出台了总额20亿欧元的措施,其中包括对消费者购买符合环保标准的摩托车,给予一次性补助和相应的信贷支持,截至2010年意大利新车注册量约40万辆。而作为大力发展摩托车的回报,意大利全国主要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中外对摩托车的不同态度不仅仅体现在交通状况的优化以及环境的改善,还体现在整个摩托车企业的发展、摩托车赛事文化以及相关经济推动作用上。
那么为什么国内会有如此多的城市限摩呢,唯一的原因在于各地政府认为摩托车的安全性太低,是出于保护行人和汽车人安全的目的而禁止摩托车。但是无论是禁是限都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政府应该出台更加全面的法规来规范行人、机动车驾驶者和骑车人的行为。而对于我们这些道路交通参与者来说应该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加安全的道路环境,让我们的政府在制定相关法规时可以放开对摩托车的限制,不再谈摩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