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行业标准每提升一次,都会给行业带来一次“洗牌”。重庆摩托车发展前景如何、机遇何在,备受各方关注。
近日,由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联合重庆市经信委发起经济圆桌会,全市37家摩托车企业代表集聚雾都宾馆,和政府部门以及业内专家学者围坐一堂,共同探寻重庆摩托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围路径”。
重庆摩托车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十多年前,如果从重庆乘飞机去东南亚国家,同机的多半会有重庆摩企的老板或员工。
摩托车行业,曾是重庆制造业引以为傲的重要板块。
“自上世纪80年代,重庆嘉陵、建设引进日本技术品牌以来,重庆摩托车行业走过了30多年历程,形成了整车、关键零部件配套的研发、生产、国内外贸易等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重庆市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吴冰说,“重庆造”摩托车一度占据全国产销量的60%以上,成为中国摩托车制造的领头羊。
但近几年来,受市场及其他因素影响,摩托车行业亟待转型升级。
市经信委汽车处处长付利川坦言,受众多因素影响,“重庆造”摩托车已由年产销近千万辆下降到2018年的不足400万辆,但现仍是全市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
付利川表示,目前,重庆有摩托车整车企业36家,规上零部件企业450余家,具有年产1000万辆整车和2000万台发动机的综合生产能力,摩托车产销量的全国占比仍达四分之一。同时,近年来我市摩托车企业通过产品、技术、品牌的高端化、差异化发展和产业链延伸等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开发摩托车新产品,提升关键零部件的配套能力,巩固提升摩托车产业的集群,作为推动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重庆摩企遇瓶颈有三大原因
作为传统摩托车制造的领头羊,重庆摩托车企业除了为以前的拼搏精神喝彩之外,也要总结以往发展的不足之处,才能走得更远更好。在此次圆桌会上,各方人士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大家普遍认为,除了行业调整的客观原因,错失优化产品结构机遇、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发展不均衡是最主要的因素。
“重庆曾有过错失市场机遇的教训。”吴冰认为,2006年以来,小型载货车逐渐代替摩托车成为新的生产工具,外形美观大方、骑行便捷的踏板摩托车和电动两轮车作为城乡居民的代步工具,得到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重庆摩托车企业没有抓住这一轮机会。重庆汽车摩托车行业协会会长李章万对此深有同感。“缺电(摩)少踏(板)、结构单一的产品现状,是制约我市摩托车行业发展的主要短板,直接丢失了发展较快的主流市场。”李章万说。
除了产品结构调整没有抓住市场变化的机会外,产品质量问题也成为制约重庆摩托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何大军说,2016年,相关部门在缅甸做了一项关于摩托车质量的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47.7%的受访者认为日本生产的摩托车质量最好,高达8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生产的摩托车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目前,重庆产摩托车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经很低,90%的产品用于出口。而重庆出口的摩托车却以低质低价为特征,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何大军认为,提高摩托车产品的可靠性是重庆摩托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造成重庆摩托车“滑铁卢”的第三大原因则是市场的不均衡。李章万认为,产品营销缺乏“内外均衡”,重庆企业生产的摩托车主要销往国外,出口占90%以上,国内市场基本丧失。从国内市场占有40%左右萎缩到近几年的5个点左右。而出口产品主要销往欠发达国家,大多数是低档、低附加值产品,对重庆摩托车行业发展十分不利。
重大机遇“窗口期”来了
随着4月15日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实施,7月1日摩托车国四排放标准在终端正式实施,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几乎都认为,重庆摩托车产业现在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
李章万认为,随着国家整顿助力电动车及新的摩托车标准出台,无牌电动两轮车将退出市场,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而本轮产业政策的实施对重庆摩托车行业而言,是发展的重大机遇“窗口期”。
在付利川看来,鉴于摩托车具有停放方便、道路资源占用少、能源消耗较低、相对汽车等购置成本低、驾驶方便等特点,在国内外仍然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当下,重庆摩托车行业也已具备转型升级的条件。李章万表示,近几年,重庆摩托车行业企业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车型、新市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重庆摩托车行业把握住机遇、实现转型升级之路,注定不会是顺利的,需要克服的困难、需要面对的挑战是巨大的。”李章万表示,挑战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摩托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不力,相当部分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行业整体缺乏前瞻性、应用基础性的技术储备等,行业转型升级缺乏技术支撑。二是部分企业基础薄弱,勉强维持现状,转型升级有心无力。三是人才队伍薄弱、管理效率低下等,难以应对转型升级的复杂局面。四是未能形成良好的地区产品声誉,重庆品牌的美誉度、用户体验美感度等未能得到消费者广泛响应,将制约我们实现转型升级和市场增长。
摩托车企业代表纷纷表示,面对严峻挑战,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迎接转型升级中的各种困难;做好足够的准备,包括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来完成企业的转型升级。
“浴火重生”的路径选择
实现行业的“浴火重生”,不仅需要企业和企业家们在逆境中顽强坚持不动摇,励精图治谋发展,更需要正确的路径选择。
付利川表示,我市摩托车产业转型升级中,一些深层次发展问题仍不容忽视,提升产品结构合理性和档次,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应尽快提升。同时,要进一步增强融合发展的紧迫感。
“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发展迅猛,新材料、新工艺也持续涌现,对制造业发展已带来巨大的影响。”付利川说,而我市多数摩托车企业对相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行业发展影响的认识还不足,相关应用滞后,急需提高认识,加大研究应用力度。
在对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认真分析后,李章万认为,我市摩托车行业转型升级应瞄准五大方向。
首先应大力发展电动摩托车和踏板车。在本次转型升级机遇中,我市应重点培育一批企业在重庆地区发展电动摩托车和踏板车,形成相应的产品研发、生产能力,以及完成品牌塑造、市场拓展等。在相应关键零部件配套的布局上,重点鼓励企业研发生产电动摩托车的电机、电池及电控等,打造电动摩托车和踏板车的产业集群。
随着经济发展,摩托车市场呈现出高档化、娱乐化、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还应鼓励发展大排量摩托车、越野车、四轮车等特色产品。
其三应做大做强通机产业。鼓励一批通机生产企业在重庆通机现有规模基础上加大技术创新、提高质量水平、拓展产品用途、加大品牌合作,积极研发和生产垂直轴汽油机、汽车增程系统、大排量单缸汽油机、小型柴油机、高效低排放汽油机、低噪音发电机等,进一步提高重庆造通机的国际市场份额。
其四针对国际市场,实施创品牌工程,由有关管理部门联合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国家级专业检测机构,对使用商标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和生产管控情况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树立和维护“重庆摩托”的精品形象,加大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其五,实施技术改造和推动融合发展。加快实施一批摩托车生产的智能制造改造提升项目,着力推动数字化工厂、智慧工厂的建设,大力采用柔性制造单元、生产机器人、自动化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等,大幅度提升我市摩托车生产企业的生产制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