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日新月异和“放管服”持续深入的当下,我们切身感受由政策和技术带来的便捷,“一个手机走天下”“一个证件走全国”不再是曾经憧憬的画面。
“咱们摩托车行业很久没有试过这么多利好的政策了”,一位业内人事向达摩院表示,毋庸置疑,2019年对于摩托车行业来说是一个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元年。2019年已经过半,达摩院梳理了几个即将在7月1日实施的新政策。
≤150毫升的摩托车免征购置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以下简称《购置税法》于去年年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同时由国务院颁布并执行了将近2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正式废除。《购置税法》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
其中,《购置税法》明确了≤150毫升的摩托车免征购置税,意味着7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150毫升的摩托车不需要再购买10%的车辆购置税,降低了普通消费者的购车负担,此外,还进一步拉近了杂牌与品牌、电动车与燃油摩托车的购车门槛。
达摩院以一辆售价为7500元的合资品牌125ml排量的跨骑车为例,购置税约为650元,其中交强险和车船税约为180元,上牌物料费用约100元,消费者从购入新车到上牌需要支付的费用约为930元(该费用不含商家上牌服务费等衍生费用),上牌所需要的费用约占车价12.5%,而扣除购置税后,上牌费用约占车价3.7%,上牌整体费用较大幅度降低。
此外,达摩院从广东省税务局获悉,对比《暂行条例》《购置税法》的调整还包括征收范围、取消最低计税价格、新增免税项目、取消纸质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等,进一步推出更多便民的服务。
根据广东税务部门相关数据显示,7月1日新政策实施之后,广东省平均每年摩托车约60万台将被排除在征税范围之外,约占同期应税车辆总量的20%。
化油器车全面退市
"早在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工厂就开始通知我们(经销商)要清理国三的存库车,在今年劳动节的时候,我们店的国三车基本上就清理完毕,节后销售的基本上都是国四车,目前还有为数不多的几辆国三杂牌车还没有处理”,来自中山黄圃镇的合资品牌商家告诉达摩院。
此外,他还表示目前中山地区的国三品牌车基本上都清理完毕。
根据《关于摩托车产品公告管理实施国四排放标准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相关要求,今年7月1日后国三的车型目录将撤销,国三车将停止上牌,意味着化油器车将正式推出市场。
实际上,前两年工信部负责汽摩公告目录的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就已经着手认证国四产品车型,据达摩院查阅得知,部分实力较雄厚的摩企在2017年就陆续上传国四车的资料。
早前达摩院走访了广东部分市场后获悉,由于厂商降价让利等原因,省内国三品牌车的存库清理效果比较好,部分地区国四车陆续销售;而一些3-4线品牌的存库则有一定的压力。
由于需要税款和预约上牌等原因,目前国三车上牌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7月1日后该车辆将无法上牌,请各位商家抓紧时间。
此外,达摩院也担心,新政实施后,部分存库车辆的去向将成为未知数,不排除个别商家将不能上牌的车放到禁摩地区销售,后续达摩院将针对国三车推出专项调研稿件。
《准入新规》实施,摩企们迎来瘦身
去年,由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于6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或许对于我们两轮车消费者来说感觉不到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摩企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十分利好的政策。
首先是摩托车类别准入机制的调整,将原来过于细分的十九类生产企业和产品,简化为乘用车类、货车类、客车类、专用车类、摩托车类、挂车类六个大的类别,企业获得某一个类别的准入后,生产该类别之内的产品,无需再次申请企业准入。
这也就意味着,国内的摩托车企业,只要此前获得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两轮电动摩托车,三轮电动摩托车任何一类产品的生产资质,在未来就可以生产这4大类车型,而无需再办理相关生产准入手续。
达摩院从摩托车企业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正规摩托车企业要增加这4类产品其中一类的生产准入,投入成本均超过200万元。
其次是新产品准入的费用门槛降低,《办法》提出车辆产品系族管理,鼓励企业对同一系族的车型产品按照系族申请产品准入,大幅减少准入产品型号。据相关业内人事透露,摩企向中机申请一个新产品目录公告包括机构认证检测的费用大概需要20万。
显然,企业和产品类型的手续和费用减少之后,摩企能够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研发和生产方面,对推动整个摩托车产业升级有一定的帮助,尤其对于刚刚起步或走个性化路线的摩企来说,这绝对是一个相当利好的政策。
《办法》除了上述之外,还鼓励摩企使用包括新技术应用、集团化管理等”放管服“措施,为摩企送来一个有效的”减肥药“。
由于篇幅等问题,对于摩托车“通检免检”等便民措施,达摩院不再赘述,小伙伴可以点击文末猜你喜欢的稿件查阅。
2019年所推出的一系列便捷、积极的政策都在影响着每个摩企,经销商以及消费者,甚至整个两轮车产业链。作为车迷的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