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国三政策实施,摩托车销量开始大幅下滑,两个本田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他们不仅实现销量的稳中有升,市场排名更是大幅提高。现在两个本田都进入了销量前五之列,这在2011年以前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两家企业的逆势崛起,与本田在摩托车领域几十年的成功经验、以及本田对企业的精心调教分不开。在中国这个市场上,两家企业都凭借对路的产品、过硬的品质以及规范的管理,成功突围而出,PK掉了一大堆业余和专业的竞争对手。
但越是发展壮大,两者的关系就越尴尬。这就像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小时候或许还能相敬如宾、待之以礼,但到了争夺家产的时候,却不得不狭路相逢、同室操戈。两个本田由于品牌和产品的相同,终端零售商经常相互攻讦,形成恶意价格竞争,这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都埋下了隐患。
相制相杀的局或许还有机会解,但两个本田遭遇到的隐形的天花板,则让它们无法再向前一步,也就注定不能成为更大的企业。
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还有另外一个本田的存在,那就是本田技研,全称为“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公司掌管着本田在中国的产业投资和产品研发。咸阳校尉曾经参观过本田技研,如果以日本人的多少来衡量,那本田技研比两个本田重要太多了。
本田技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现在中国市场的本田摩托车,都由本田技研进行设计和研发,而新大洲本田和五羊本田承担制造和销售。本田技研搞出什么车,两个本田才能销售什么车。所以我们在他们的产品线里看到了很多相同的产品:例如幻影与战神,例如CBF190R与CB190R。甚至连进口的CBR300R,也都同时交给了两个企业。
日本企业精于算计和平衡之术,本田尤其如此。他们完美地利用了中国一个品牌两家合资公司的政策,并以产品为杠杆进行博弈,达到制约中国的投资方的目的。中方的广汽集团和新大洲控股,虽然与本田各占一半股份,但他们对企业的掌控力,似乎反而不如本田。
另外,本田信奉的是全球研发、全球制造。他们在全世界还有十几个工厂。这让本田不仅可以在中国操控平衡之术,在全世界也是如此。由于中日关系持续紧张,另外担心养虎遗患,本田似乎不会在中国生产190排量以上的产品,CB190R可能就是那个隐形天花板。中大排量产品则会放到东南亚的工厂。例如CBR250RR就选择了印尼工厂生产,然后像泰国产的CBR300R那样进口中国。这样的策略对本田来说达到利益最大化,但对中国的两个本田无疑是残酷的,他们由此眼睁睁错失了中大排的狂欢盛宴。
最重要的产品捏在本田手里,两个本田似乎只能干着急。中方人员不是没有试图破局,两三年前,五本就曾经尝试自己组织人员研发一些产品,例如跨骑车“彪影”,但终究太过平淡。
现在,两个本田已经被捆绑在了本田的全球体系当中,并有可能被本田根据全球战略来调整甚至牺牲。自己的命运别人做主,这才是两个本田最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