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品质量问题困扰多
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在所难免,但对经销商产生的困扰就到来了,除了影响销售业绩和对客户的信誉之外,还有一点最让经销商头疼,很少有企业能原价赔偿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尤其是因信誉损伤带来的间接损失更是无法得到补偿。
2、货品短缺让人心烦
很多企业不太会做销售和生产的衔接,造成部分车型货品短缺。当经销商打款入账后发现没货是非常懊恼的事,一是资金无法退回来;二是为了发货不得不调整要货计划,导致部分产品超出预期进货量,而部分产品零库存;三是在往终端送货的时候,因产品不全导致销售业绩下滑,而此时送货的成本并没有因品项不全而减少,利润倍减。
3、发货周期长
很多公司因为发货流程繁琐、配送路程较远、物流体系不完善、公司资金运转等问题,导致了到货不及时现象。如果一款热销的产品,发货周期长,会让经销商极度厌恶。快和慢对于经销商的收益影响非常大。
4、业务人员变动过频,承诺无法兑现
很多企业因为待遇问题、发展平台问题、管理问题等等,造成业务员频繁更换,尤其是以业绩定薪水的企业,业务员为了让经销商多进货,胡乱承诺,奖金到手、客户承诺无法兑现时,选择离开,而企业不会兑现那些虚假的承诺,这时最受伤的就是经销商。
5、工厂员工以权谋私
原本工厂的员工为经销商服务是应该的,但由于有些公司规模比较大,经销商很少能见到工厂老板或老总,平时都是和销售或跟单的联系,平时要点货、要点广告物料、要点费用,都要和销售跟单联系,有的员工就利用便利,赚取一些好处。经销商虽有反感,也只能顺从。
6、工厂随意终止和经销商合作
经销商和厂家签协议时,用的合同范本是工厂的,这里面的一些条款也都有利于工厂,业绩任务也往高的定。经销商和区域经理关系好点,业绩没完成也继续做,要是和区域经理关系不好,随时就被撤换掉。可能经销商有过这样的经历,刚签了个品牌,保证金打了,协议也签了,首批发货也发了,但几个月后,区域经理换了一个,说连续三个月没完成业绩,又重新找了经销商。说实在的,刚签的品牌,前几月甚至几年都要进行市场培育,哪有一下子就把业绩冲上去的。
7、同厂多品牌不良竞争
有些摩托车厂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旗下推出多个品牌,每个品牌的定位、产品、款式、花色雷同,一个区域市场里几个品牌都有经销商,这些同一个厂的几个品牌经销店都在同一条街上,就在面对面和左右相邻,这些品牌为了争取客户,就陷入不良竞争。日资品牌在中国摩托车与汽车市场玩这套玩到了极致。
8、强制性压货很窝火
每到年关,一些厂家的或省代为了达到自己的销售业绩计划,常常会要求下线经销商压货,一般以威逼扣返利或是完成任务加大奖励两种方式下手,摩托车经销商往往容易上套,一次性大规模压货最容易产生货品积压,车型比例失调,其实压货并不能增加经销商的忠诚度,反而会让经销商有种被强奸的感觉,只有让经销商的货物快速流转起来,才是培养经销商忠诚度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