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数意大利的摩托车品牌,相信很多人都可以不暇思索地说出几个。众多品牌中虽然各有各的特点,但是高度统一的就是来自运动的激情,更是在世界摩托车坛上有着不寻常的美誉。
Bimota比摩塔的名字来由三位创始人的父亲的姓氏,比安奇(Bianchi)、莫瑞(Morri)和坦普瑞尼(Tamburini)组成,并于1972年创立。在意大利摩托车界,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品牌。这家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港湾城市里米尼的小型工厂,以每年手工打造约300辆工艺精湛的摩托车闻名于世,这在众多摩托车厂商中是极其罕见的。作为意大利摩托车的老牌企业之一,比摩塔在整合资源方面也是有着很深的功底,将其他厂商的发动机与自己生产的车架结合之后,再进行改装,就成为了一款全新的摩托车。另外,以制造世界上最佳高级跑车车架著称的摩托车品牌,也只有比摩塔一家,纯手工工艺也使得价格非常高昂。
80年代,日本品牌的摩托车开始在操控性能方面与欧洲厂商相抗衡,比摩塔凭借自身优势,迎合了跑车客户的需要,将日本车型与欧洲车型的长处融为一体,创新新技术,得以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求得生存。
创始人之一的马西莫•坦普瑞尼(Tamburini),早在比摩塔成立之前曾就已经是一位著名的摩托车制造专家了。到1973年,他出品了一款采用本田750毫升排量发动机的摩托车。比摩塔在成立初期就已经将跑车确立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以雅马哈TTZ350为基准的双缸二冲程摩托车,在1980年获得了350毫升组的世界冠军。赛车手查理•威廉姆斯还在耐力赛上证明了比摩塔的出色功底。
1977年,比摩塔生产了第一款SB2型公路摩托车,采用了铃木GS750发动机,配合自产的公路车架,使得车辆总重要比铃木GS750原车轻得多,更是在最高时速上提升了32公里,操控性也好了很多。这得益于当年的先进的单减震器后悬架,这样的设计将油箱挪到了发动机下方,有效地降低了重心。
比摩塔第二款摩托车依然是在车架上大做文章的KB1,采用903毫升或1015毫升的双缸川崎发动机。与众不同的是,它的后悬架是水平安装的,它同时还具有可变转向角的特性。通过离心式的上、下转向头轴承可在9.9—11.9厘米之间调整可变转向角。
专注于车架技术的比摩塔更加关注革新,更积极地提供手工打造的高品质摩托车。但由此导致的就是高昂的售价,就像许多小规模摩托车厂商一样,比摩塔时常会发现自己力不从心。80年代的危机中,采用杜卡迪V型双缸发动机的DB1车型成了比莫塔的救星。虽然这是一款比较传统的摩托车,它的配置方案证明它是成功的。同时,比摩塔继续频繁地参加各项赛事,其中最好成绩是在1987年的F1摩托大赛中装有雅马哈FZ750发动机的比摩塔YB4获得的冠军奖项。
到了1990年,坦普瑞尼离开了比摩塔,皮埃尔路易奇•马可尼成为新的总工程师。马可尼因为1991年投产了Tesi(泰西)车型而保持了公司的美誉。这款车最的独特的就是它的转向系统,其前轮安装在双侧摆臂内,摆臂用来操作整体悬架。和所有车轮中心系统一样,它的原理是通过制动力与悬架力分离来实现操作,这一点是传统的可伸缩简式前叉做不到的。但是,泰西车型存在齿轮啮合的问题,另外由于售价较高,许多人更喜欢购买采用了铃木GSX—R1100发动机的标准SB6车型,但这并没有阻止比摩塔的创新之路。
90年代,比莫塔投资开发了一款采用500毫升排量的V型双缸发动机的车型,并于1997年问世,发动机安装在轻型车架上,最大功率输出可达110匹马力,但是因为出现了严重的喷油问题,最后停止销售。
比摩塔还有另外6款车型,都采用的是铃木、雅马哈和杜卡迪的发动机。由于采用裸露的车架,帮助比莫塔得以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但是这款车型多少与公司一直喜欢的全罩式车身的理念相背离。到了1998年末,弗朗西斯科•托格伦收购了比摩塔,要使比摩塔恢复基本产品生产,即生产了采用杜卡迪900SS发动机和超轻车架的DB4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