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更有内部自身的原因。外部因素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而且在一样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经营状况却参差不齐,所以外部因素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还是要从内部找原因。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其衰亡都是由内部开始的,外部力量不过是其衰亡的最后一击。”对企业来说,企业所有的问题都是老板的问题,老板的高度就是企业成长的天花板的高度,只有突破老板的天花板,才能突破企业成长的瓶颈。那么如何突破这层天花板?根据我多年和老板们的接触,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参考。
从挣钱到做事
由于老板多数是草根出身,所以对挣钱有一种本能的渴求,这种渴求在创业初期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他们创业的原动力,当年我也是为了挣钱而创业的,但是当企业度过了生存期进入发展期以后,就不能再以挣钱为目的了,而是应该把创业的目的由“为挣钱而挣钱”转变为“为做事而做事”。事做好了,钱自然也不会少。当然因为目的不同,动机会不同,最终的手段也会不同。如果只是为了挣钱,就可能会为了钱而降低成本,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去坑害或欺骗客户,做的是一锤子买卖,挣钱也是暂时的,结局一定不会好,正所谓:方向不对,努力也是白费。如果以做事为目的,就会把焦点放在做事上,比如,如何提高品质、优化管理,如何让员工和客户满意,如何能持久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等,这样去做事一定会有长久的收获。
为做事而做事,是为成就一个梦想,也就有了一种大义的名分,所以会有很大的感召力,吸引更多的能人进来,比如乔布斯“改变世界”的梦想就把“卖糖水的”百事可乐原总裁约翰·斯卡利吸引到了苹果公司。
我经常说,有了方向就不怕路远,凡事去做就好了。我创办泰山管理学院,虽然一路艰难,但是因为一直坚持脚踏实地去做事,所以学院没有像学生担心的那样死掉,而是经营得越来越好,更让我坚信做事才能长久这个道理。
从人治到法治
人治很随意,可以信手拈来;法治则是规范的,有约束性的。很多老板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教育,在创业初期对管理的理解大多是凭想象的,而想象的来源要么是江湖文化,要么是帝王文化,所以就慢慢把自己打造成了草莽英雄,而他自己意识不到。当老板在企业里可以一手遮天、朝令夕改、为所欲为时,就会使能人不得志,慢慢都走了,剩下的多是一帮溜须拍马、不干实事的小人,长此以往就会使老板越来越故步自封,而且也会使企业成本增高、利润下滑,进入恶性循环,最终难以为继。
所以,中小企业要想活下去,首要的一条是建立规则,建立让人有安全感的规则文化。当规则深入人心时,人人公平,多劳多得,能人就会脱颖而出,小人、笨人就会被逐渐淘汰,企业也会逐渐的进入良性循环。道理很简单,老板们也都知道,甚至说起来还头头是道,但是理解得却比较肤浅,认为规则、制度是用来约束别人的,不是约束自己的,往往自己率先破坏制度,导致制度形同虚设,我在《老板,你为什么建不好规则》这篇文章里有详细的论述。
制度建设首先是老板的事,需要老板带领核心团队一起研讨,因为制度的背后是文化,而文化的核心一定是老板修养与素养的体现,没有人可以代替。但是很多老板偷懒,把这个活儿交给员工去做。制度建设是一个非常辛苦的、持续改进的过程,很多老板却因为坚持不下来,导致企业里没有真正有效的制度。泰山管理学院自创办起,15年来一直坚持每周一晚上制定或修订制度,的确很辛苦,却保证了制度的可执行性。
很多老板抱怨缺人,其实不是缺人,而是缺让人成长的土壤,一旦有了让人成长的机制,就一定会有能人、合伙人涌现出来,而有了合伙人,形成优秀的创业团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老板的短板,让创业不再艰难,而且合伙人参与公司决策就是一种相互制衡,所以会让公司发展趋于理性。
从感性到理性
把欲望当成了理想,就很容易被名利迷惑,特别是穷人家出身的老板,总想做大、做强证明自己,而不用理性去思考,所以别人上市,他也上市,别人做大,他也做大,别人上新项目,他也上新项目,别人借高利贷,他也借高利贷,结局是别人“死”了,他也跟着“死”了,甚至比别人“死”得更快。当然也有被政府、供应商、经销商、朋友、员工忽悠“死”的。真正的强大不需要外在的东西证明,而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好好地活着。
有些道理很浅显,却往往因为少了理性而被忽视。企业做得强、做得大不如做得长久,就像人一样,拥有再多的名利也不如长寿;公司上市,员工可以套现走人,而老板不可以,所以员工比老板更喜欢上市;好项目很多,却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再好的项目,没有人也做不成;很多人喜欢眼睛盯着外面找机会,却不知道能把握住的机会才是机会,不去关注外部的机会才会看到内部的机会;明明知道高利贷利率远远高于企业利润率,一旦还不上款就是死路一条,还是有不少企业铤而走险;做企业是长跑运动,不怕慢,就怕出事,一旦出事就会前功尽弃;那些拍你马屁的人,通常都是在利用你,在你有难时,跑得比谁都快,一分钱也不会帮你;个人爱好和公司经营是两码事,不能把个人爱好强加到企业经营上等。
找对方向,才能做对事。比如,有的老板喜欢把个人爱好强加到企业经营上;有的老板喜欢官商勾结,但是官商勾结只能是一时一事的生意,背后一定是风险,真正的事业应该是完全市场化的;有的老板一直在做没有主控权、处处身不由己的生意,比如加盟、代理、代工等。所以放弃幻想,尽快转型到市场化的轨道上来,做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事,才是理性和明智的。沉下心,做该做的事,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能坦然面对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从做多到做少
贪多求大是很多老板的通病。他们喜欢多开公司,号称集团公司,并且都印在名片上炫耀。我有一次给学生做入学面试,有一个学生说他有好几个公司,我说你的公司肯定都不赚钱,他很惊讶,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我说:就是因为你做得太多了。他回去之后关掉了那几个公司,只保留了一个,两年后再见到我时告诉我说公司赚钱了。对中小企业来说,最好的战略是专注一个细分领域好好做下去,做小而美的企业,这样的成功案例很多,比如几乎占据全球市场的双童吸管。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智商也没有多大悬殊,企业成就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注程度的不同。
现代的人不怕钱多,不怕风险,热衷于财务运作、资金运作,但是对中小企业来说,财务上却要尽可能保守,有10元钱只做5元钱的事,绝不能有5元钱去做10元钱的事。不要怕慢,因为成长本身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口吃不成胖子,要知道,企业撑死的多,饿死的少。
经营企业和做人,本质是一样的,结局都是死亡,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得慢一些,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享受一下生命的过程?慢不代表走不远,常听老人讲这样一句话:走路不怕慢,就怕打腰站;站一站,二里半。
结语
企业的成长和人的成长一样,本身就是不断面对挑战的过程,比如,幼儿要学会吃饭、走路、穿衣,儿童要上学、自立,大学时要会思考,工作后要能养活自己等,企业的发展也是这样,每到一个规模,都会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老板必须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天花板,才能带领企业往前走。现实中却有很多老板走到一定阶段以后就拒绝成长了,因为成长是痛苦的,陶醉在过去的成功中,选择路径依赖。但是作为老板需要意识到,有那么多人跟着自己吃饭,不能因为自己的止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如果实在不愿继续改变自己,那么就选择把企业交给培养好的接班人,让企业再攀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