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联系采访了参会的多家品牌当家负责人,邀请他们共同分析行业市场格局发展态势,探讨中国摩托车产业升级转型之路。
大家谈:产业的现状怎么看
新大洲本田首席副总经理侯艳红:我国宏观经济不仅是周期性放缓,未来几年经济增速仍有下行压力。我们预测,国内销量将稳定在500万辆的规模。但中国仍然是世界第三大摩托车市场。随着国四法规的实施,中国摩托车行业将步入重要调整期,同时也是重要的机遇期。
五羊-本田常务副总经理赖博轶:从近几年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到200多个城市的禁摩,不论是国内市场容量的饱和,还是行业秩序混乱的加剧,都表明,中国摩托车行业到了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
春风动力总经理赖民杰:曾经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国,年产量高达2000多万辆(含出口)。现阶段的中国摩托车产业,依靠低劳动成本的生产策略,不再是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如今整个行业显得比较尴尬,一方面常规产能过剩,另外一方面又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端摩托车需求。
飞鹰摩托总经理肖琼雄:我们必须承认,如今随着汽车产品价格的下调,电动车等其他交通工具的出现,已经彻底改变了摩托车作为国民出行主要代步工具的地位。摩托车总体销量下滑,是大势所趋。
大隆宇丰总经理吴斌:如今的摩托车从业群体,一部分在转行,一部分在转型,还有一大部分在煎熬中迷茫。现在处于既混乱又清晰的大转折时代,大规模洗牌是一种必然。
大家谈:政策、法规环境怎么看
侯艳红:提及政策和法规,两个关键词不得不说。首先是法规升级,对企业来说应当是技术、产品升级的机遇,但从法规执行的最终结果看,却只有部分企业在遵守,造成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另外一个关键词是“禁限摩”。这个戴在行业头上的紧箍咒已经30年了,受此影响,市场需求持续萎缩,行业的升级转型也举步维艰。先不说“禁限摩”是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及《行政许可法》,仅仅针对目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及尾气排放造成的雾霾等空气污染状况,是否该“禁限摩”都值得各级政府重新审视和考虑。
赖博轶:我们充分理解在交通压力、环保压力情况之下,政府管制摩托车的措施。但广大市民出行的需求还是多样性的,需要构筑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在公共交通很发达的时候,汽车和各种交通工具有益补充,规划好、管理好,交通方式选择是多样性的。我们清楚,市场目前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导致劣质、不符合标准产品的存在,但这些现象都是暂时的。
赖民杰:谈到政策,当然要提禁摩政策,这对行业影响是最大的。此外,如今摩托车的贸易环境,对摩托车产业并不有利。以东盟为例子。他们进入到中国市场的关税是减免的;而从中国出口到东盟的还是要征收税收。
肖琼雄:摩托车市场份额中农村及偏远地区市场销量上仍占据较大份额,管理部门对市场监管仍无法全面覆盖。禁限摩政策最终导致“可以管理上牌的地方被禁摩,无法实现管理的地方却无人上牌”。最终市场上的刚需全部转向低价劣质的摩托车产品,影响摩托车产业的良性发展。
吴斌:摩托车产业和家电产业发展历程极其相似,国家对他们的制造生产都设有一定门槛,摩托车的门槛还更高。但家电可以面对全国13亿多人的消费群体,而摩托车却面临着禁摩,限摩。
大家谈:产业未来怎么看?
侯艳红:随着产销量的继续下滑,优胜劣汰将进一步加剧。其次,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中低端市场仍将长期存在。另一方面,随着休闲需求的扩大,大排量将是未来的增长点。更重要的是,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节能、环保产品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电动摩托车市场也有望逐步扩大。
赖博轶:摩托车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产品。市场是公平的,我们一直坚信,只有拥有领先的核心科技,产品才具有竞争力,企业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力。同时,随着成本的降低,续航能力的提升,新能源摩托车也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赖民杰:产业的未来取决于企业的定位。两极分化是大趋势,一方面,大规模化的企业,通过规模效应,将继续主导通路市场。另一方面,必然有部分企业通过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
肖琼雄:摩托车产业不会消亡,但势必有一些企业出局。企业对产品和市场的定位将显得格外重要。
吴斌:摩托车产业的未来,将从“生产+代步”工具发展到现在的“代步+休闲”,未来更会朝“休闲+娱乐”的方向发展。整体市场也会向欧美发达国家一样,踏板车成为代步主力军,街车、跑车、越野车等产品则满足于更多个性化需求。如今,国内已经涌现出了很多新兴的团队,他们很多也走出了一定的雏形,未来或许会成为摩托车产业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