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刚刚闭幕。来自国内外48家主流摩托车企业(包含零配件企业)集体向全国人大递交了《关于申请对全国180多个城市‘禁限摩’规定进行审查的建议》。
《关于申请对全国180多个城市“禁限摩”规定进行审查的建议》
这份建议中,摩托车企业认为,全国大范围的“禁限摩”,堵塞了产业转型升级通道,抑制了行业的发展,使得中国摩托车行业从连续17年世界产量第一,逐步被印度等国家超越。国际主流企业生产布局远离中国,产业主体长期在低端徘徊。
此外,各地“禁限摩”没有法律依据,是二十年前地方部门传统管理思维模式的产物。“一禁了之”已完全不适合中央提出的现代化城市管理的理念。
对地方管理部门而言,不但要谨慎运用手中每一份权力(法无授权即禁止),还必须尊重公民每一份权利(法无禁止即可为)。
中国摩托车行业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业,它有很强的内在活力,取消城市“禁限摩”是中国摩托车行业转型升级,进入世界摩托车强国的机遇。
为此,摩托分会联同48家企业向全国人大提出申请,对全国180多个城市“禁限摩”规定进行审查。
在这份48家企业的大名单中,有豪爵铃木、宗申、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春风等国内一线知名企业,也有哈雷、北极星等国际知名品牌在国内的销售公司,更有三国、威浮等核心零部件厂家。
对此,摩托分会秘书长李彬表示,禁限摩政策对于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影响,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目前行业正在集体转型升级,如果继续禁限摩,失去城市高端购买力的支撑,就等于堵塞了摩托车产业的转型通道。解决禁限摩,给摩托车产业一个上升的通道,一个参与到世界摩托车产业的竞争中的机会。
据介绍,目前48家企业的建议,已经由摩托分会整理并起草相关文件,一同送达全国人大法工委。
32年的禁限摩
作为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而成长起来的产业群,短短30年里,中国摩托车产业从1979年的4.9万辆产销,发展到2009年的近3000万辆。在这期间,摩托车代替了自行车,成为大众最受欢迎的个人交通工具。
然而,随着城市禁限摩规定的相继出台,摩托车渐渐被政策所边缘化,甚至被定义为形象不好,影响文明城市建设,不安全,甚至是犯罪的工具。
与此同时,摩托车高效的通勤优势、灵活的承载空间、低成本的出行便利,甚至两轮骑行所承载的休闲文化,都被管理者所忽视。
如今,随着禁限摩的延续,城市年轻群体对摩托车的理解与认识更被进一步引导。谈到摩托车,很多消费者首先想到的,便是违规、处罚、扣车。
一个拥有高效通勤效率生态圈的大城市,需要地铁、公交车这样的公共交通工具,也需要轿车这样适合中长途的个人交通工具,更需要像自行车、摩托车这样适合短途接驳,甚至休闲娱乐的个人交通工具。
据介绍,中国现在是全世界唯一“禁限摩”的国家。目前欧洲正在研究鼓励大家骑摩托车出行缓解交通拥堵。
欧洲专业机构研究表明,一个城市,10%的汽车用摩托车替代,可以缓解城市40%的交通拥堵。另外,摩托车占地空间少,一辆汽车的行驶空间可供3辆摩托车行驶,一辆汽车的停车位,可停5辆摩托车;一辆摩托车的油耗平均2.5升,而汽车是7-12升左右。
摩托车不是魔鬼,摩托车工业也并非违法违规的产业。
在地方政策的压制下,曾经辉煌的中国摩托车工业,正渴望获得社会大众的重新审视。企业渴望获得大众的认可,热爱骑行的车主,更渴望获得大众的认可。
解决“禁限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但或许改变就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