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新能源车
通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摩托车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你以为加点儿进口配件,你的摩托车就高大上了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12  来源:摩托车行情  浏览次数:283
核心提示:我们一直在说摩托车这个东西,最终要占领市场还是得看品质,品质不硬怎么样都不行。我们也时不时的吐槽民族摩托车工业,制造水平不如国外,一边吐槽一边也寄予厚望,一边也不忘支持国产品牌。
 我们一直在说摩托车这个东西,最终要占领市场还是得看品质,品质不硬怎么样都不行。我们也时不时的吐槽民族摩托车工业,制造水平不如国外,一边吐槽一边也寄予厚望,一边也不忘支持国产品牌。我们必须肯定国产摩托车这些在品质上作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果,当然这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几家摩企,整个行业还需要突破,还需要提高。

  摩托车品质的提升之路肯定不会一蹴而就,自主研发有很多的难题需要攻克。为了实现品牌、品质向上走的战略目标,不少本土整车企业启动了一轮供应商体系升级运动,将很多跨国零部件巨头纳入到自己的配套体系中。当然,也有不少中国品牌将自身摩托车所搭配的这样一些先进技术、铭牌零部件作为产品上市的一大卖点,作为市场营销的噱头。但笔者想问问,加了进口元素的中国摩托车就真的是好车吗?这样的摩托车产品就能提升本土摩托车品牌的产品品质了吗?

  与跨国零部件巨头合作,专注于整车性能匹配等方面的提升,从某个角度上来说,的确是一个主机厂的成熟风格,也是一个从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的方法。但是,走这样的捷径显然不是长久之策。如果是单纯通过外购优秀的零部件,就想提升产品品质,无疑就是痴人说梦。摩托车是一个零部件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机体系,不是单纯用好的零件就能堆砌出来好车的。对于主机厂来说,光有优秀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是不够的,还需要自身的出色的匹配能力作为支撑,否则就根本无法发挥零部件的性能。另一方面,高昂的采购成本最终将会反映在产品终端售价的水涨船高上,削弱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主机厂对产品性能要求的评价体系跟不上,以至于无法实现产品开发中的主导地位,那就很难实现企业升级供应商体系时的初衷。相反,外资零部件在产品同步研发中表现出的傲慢和懈怠,对于企业提升产品品质也帮助不大。如果自身缺乏积累,对技术的整合能力跟不上,导致主机厂和供应商无法站在同等地位上对话,主机厂就只能受制于人。

  对于市场来说,一款浑身上下都是名牌零部件的车,也不见得就是一部好车。如果只注重造型包装,本身内在的机械匹配性能不足,或者说性价比不合理,消费者就不会买账。消费者最终认同的,并不是浑身上下的名牌零部件,而是车型的整体竞争力、质量,以及背后的服务水平、口碑等品牌力的方面。如果一直把自身的合资对象的技术底子作为自身的自主品牌车型的卖点,缺乏对自有品牌的建设,最终必然导致在市场上缺乏消费者的认同。

  所以说,要真正取得产品力的提升以及市场的认可,自身的研发实力的提升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引进跨国零部件巨头的问题上,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中国品牌能够在其中吸收精华,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反哺下游的供应商,从而整体带动整个摩托车行业制造水平的提升。

 
 
[ 摩托车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摩托车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