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国产摩托车现在质量真的不行吗?跟合资车有没有差距,差在哪?
工业设计欠缺
当我们说到国产摩托车跟进口车的差距的时候,通常会先从外形上比对,虽然价格差的悬殊,但同排量、同配置下,国产车确实总是差了那么些灵性,这就是国内摩企工业设计上的欠缺。虽然技术跟质量是两个层面的东西,但设计上的差距能显而易见地拉大价格差,利润偏低的国产车在质量上有所松懈也就有根可寻,毕竟企业都是逐利的。
零件配套上的差距
影响质量的另一大因素就是所装配的零部件质量。这些零部件大部分都是塑料件,由于塑料件的质量都是模具决定的。国内模具的生产上,大多采用电炉冶炼,钢的纯度差,表面脱碳层深,碳化物级别高,导致模具原材料质量偏低。
摩托车产业发展到今天,大部分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也不是什么行业秘密,因此在普通、常见车型已经算不上什么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从源头上说,中国摩托车发动机技术基本上都是从日本引进的。比如链条机,生产要求非常高,当时日本的链条机还是不错的,到了国内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比如链条加工精度和机体加工等,同时也为了缩减成本,阉割掉一些功能,于是在国内生产出来的同样的发动机就没日本的那么好。
另外还要考虑产品受众的问题,国外生产厂商都是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不断开发,虽然考虑成本但是人家很多时候技术是放在第一位的。但是在国内,由于产品受众在识别商品的时候价格是第一位,所以好多引进来的高品质发动机不得不在国内生产线上进行阉割以节约成本,降低造价。但是能用,就是品质差一些而已。不过随着国内消费者的素质不断提高,购买能力不断增强,这种局面正渐渐得到改善!
行业成熟度与工人素质
国内主流摩托车大厂跟合资厂家甚至国外品牌在生产装配流程上都是基本类似的,取决因素主要是生产线上的装配工人和品质检验制度。由于摩托车产业的式微,当前国内生产线工人主要有两部分,一个是社会招聘,大多数厂只要求初中以上学历即可,另一个是专业的技校、院校招聘。相比于国外将摩托车作为高端制造业进行人才梯队培养,国内摩企整体技能素质较国外的技术工人还是有一定差距。
另外很大一部分因素,国内企业并未建立健全的保障工人的职业发展体系,在日本、德国等摩托车强国,优秀的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有很好的职业发展体系,通过评级制度同样能拿到堪比管理岗位的工资,甚至有些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工人能拿到高层管理相同的工资。而中国这方面在汽车行业尚且难以做到,更遑论摩托车行业。工厂里的从业者大多都是以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看不到出头之日,顶多能上升到小班长、小队长,还要面临着行业不景气的时候裁员的准备,人浮于事,也是大多数默契装配质量难以保障的重要因素。
在质量检验方面,其实国内摩企大都建立了一套借鉴外国先进品质检验制度的体系,就小编熟知的有上下工序互检制度,品质门制度,终检制度还是品质陷阱,停线检验,抽样路检等等,甚至包括品质检验的作业指导书方面都是相比于国外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区别的只是执行力度,毕竟合格率跟利润率休戚相关。
写了这么多,国产摩托车与国外的差距大不大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应该说除了工业设计是短期追赶的,其它方面国内几家大的品牌如豪爵、春风、力帆、宗申等做得也并不比国外差。有人说“中国摩托车也不是质量不好,一样骑,一样能用的住,一样的皮实不怎么出毛病。只是技术含量稍微差一点。”小编认为这句话切中肯綮,有人动辄就吐槽国产车没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什么呢?无非是你有别人没有的技术,无非是先进同落后的区别,这和质量稳定关联不是特别强烈。买国产摩托车不就是求个够用就行吗?国内真正的摩托车发烧友又有多少呢?小编认为,当前大品牌摩托车的质量已经非常可靠了,而且性价比也很高,如果喜欢支持国货也不会吃亏,毕竟大厂的信誉放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