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路边随处可见的摩托车“大军”
越南是摩托车王国,全国9000多万人口,有近2000万辆摩托车。看到满大街跑的摩托车,中国游客一定会以为其中有很多是中国制造的。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摩托车不是本田、铃木就是雅马哈,也许能看到几辆中国台湾产的三阳,却没有我们熟悉的嘉陵、力帆和宗申。
根据越方提供的数据,目前越南摩托车市场上,日本品牌占有量超过80%,已成主流。自上世纪末陆陆续续进入越南市场的中国制造的摩托车已经“全面败退”。笔者在越南期间走访了中国宗申公司在当地建立的工厂,目前这家工厂已放弃了摩托车、电动车的生产,转向生产农耕机。
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副所长黄世英认为,包括摩托车在内的中国制造未能在越南市场站住脚,关键在于没有品牌意识和长远观念。我们了解到,中国摩托车从越南败退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各厂家相互之间竞相压价,恶性竞争。二是走私的组装车价格极为低廉,自毁市场。
早期进入越南市场的那些廉价的中国制造的摩托车虽然赚到了一些钱,但因为没有在品牌和服务上下工夫,最终输给了日本。宗申越南公司的欧经理告诉我们,本田等日本厂商在建立品牌信誉后,开始不断推出中低档产品,扩大市场比重。比如,它们最近推出的一款摩托车就只有大约3000元人民币。
中国是摩托车及其零配件的生产大国,目前日本在越南设立的摩托车制造厂仍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零配件,但这些中企处在产业链的下端,大头只能让掌握着品牌的日本人拿走。如同日本汽车制造厂商开始从泰国向东南亚各国和日本国内“出口”汽车,在越南的日本摩托车生产厂家也开始向周边国家和日本国内“出口”摩托车。由此,日本企业构建起了完整的生产—市场—销售的链条。从而将这些国家的产业与日本的产业,将这些国家的就业与日本品牌向全球扩展结合为一个整体。
中国企业宗申摩托在越车间
尽管很多中国制造的质量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和日本、韩国的一些品牌媲美,但由于前期的问题,现在想要重新展开与日本韩国品牌的竞争,难度很大。这些低廉、质次的中国制造在不知不觉之中固化了当地人对中国制造的看法,甚至波及与中国制造相关的中国形象。
很多人以为战后日本形象在东南亚的改变主要是日本的援助产生了作用,其实更重要的可能是日本制造。黄世英博士告诉笔者,很多年龄大一些的越南人至今谈起中国,仍会念及凤凰自行车、蜜蜂缝纫机。有趣的是,我十多年前在美国阿拉斯加采访,几位美国编辑同行谈到他们最初对中国的印象,提到的也是凤凰、永久自行车和梅林罐头。
一位中方人士告诉我们,由于历史教育,越南百姓对中国存有一定的疑虑,但是近年来中国的发展也在改变着他们眼中的中国形象。大部分民众非常羡慕中国的发展速度,希望越南能够加快发展。中国企业的进入,尤其是制造业的企业进入越南,既能提升越南的出口,也能解决就业问题,长远看,有助于改善中国的国家形象,加深民间联系。
在中国资本犹豫不决的时候,外资的进入则在不断加速,也在不断地巩固着投资国的形象,提升着越南的竞争力。在越南最重要的胡志明市的西贡高科技园,美国的英特尔投资10多亿美元建立了芯片厂,但中方一家企业也没有。我们参观的一家由越南海归学者胡仁博士投资的制药厂,目前已经研制成功了治疗部分癌症的新药,并与中方建立了合作关系。韩国对越南的最新投资则集中在电子产品。2015年,韩国成为越南最大外资来源地,占越南吸引外资总额的30%左右。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三星等厂家将原设在中国的工厂转移到了越南。
华为老总任正非不久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华为以前采购零件,付的都是人民币,到东莞提货,现在则是付美金,到东南亚提货。三年前笔者在东南亚工作,当时很多中企和外资将原来在中国建立的纺织、制鞋企业转移到了柬埔寨、越南等国。但生产中使用的辅料和机械设备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中国采购的。但三年之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就成为华为这样在IT技术领域领先公司的主要供货源,变化的速度的确十分惊人。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的数据显示,日本用于加工金属的机械设备对中国的出口在2012年到达高峰,之后开始大幅减少。而同类产品对越南的出口则在2014到2015年急剧增加。目前越南进口的此类机械设备中,日本产的占66.1%。若论一般的机械加工设备,比如纺织业的设备,中国制造已基本达到日本的水准。但就数控机床来说,日本显然要比中国更好。越南从日本进口此类设备,显然是为了加工更加精密的零部件,比如像智能手机一类中高档产品上的零配件。
离开越南的前一个晚上,我沿着著名的Dong Khoi大道散步。夜色中,路易斯·维登、古奇等世界名牌店铺闪烁着诱人的灯光,还有日本与越南合资修建的地铁项目的巨幅招牌,大街上由日本摩托车和汽车组成的洪流滚滚向前……什么时候咱们的中国制造也能置身其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