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摩托车经销商经营困难,恐怕着急难过的不只是经销商自己,厂家也非常闹心。经销商抱怨厂家政策不到位、配件跟不上、活动不支持、价格不合理等等问题,厂家心里其实却有几分委屈。
一方面,摩托车厂家这些年做了不少努力,搞各种培训想方设法帮助经销商提高销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在经销商身上花的心思,投入的资金不算少,到头来还是受埋怨,厂家怎么能不委屈。
另一方面,现如今的状况表明,厂家这些年做出的努力其实都是无用功,每年巨额的投入并没有换来相应的结果。对于经销商在销售技巧、标准流程等方面的培训,并没有为经销商带来销售业绩地持续提升。
摩托车厂家与经销商的矛盾根源就在于,当下宏观经济不利的大背景下,经销商大面积亏损或退出已经成为常态,经销商生存能力遭到了严重的挑战。盈利能力不能保障,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就越发的凸显出来。
矛盾的解决还得从改善摩托车经销商盈利能力上着手。摩托车经销商获取利润无外乎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厂家“输血”,即通过厂家产品及补贴政策获得利润;另一个是自我“造血”,即摩托车经销商通过自身的经营努力获得利润。随着市场增长放缓及产品日趋同质化,厂家向经销商的输血能力不可避免地下滑。而经销商由于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限制,自我造血能力上的不足也开始表露无疑。“输血”与“造血”机制都出现问题,这就是当下摩托车经销商面临的盈利危机。所以,摩托车厂家与经销商都应该为此承担责任,并想办法解决各自的所面临的问题。
从摩托车厂家的角度出发,过去,厂家的渠道管理思路紧紧围绕“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满意度”两大中心展开。为此,厂家制定了严酷的考核奖惩机制并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对经销商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然而经销商好像并不买账。
一方面,厂家对于销量与客户满意度的管理诉求与经销商经营诉求不完全一致,大量的培训辅导也并未取得经销商发至内心的认同;另一方面,配套的巨额的奖罚机制并没有换来经销商真心诚意的配合,反而引来造假成风。应该说,厂家多年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如今,厂家的渠道管理思路必须要变一变,对经销商的培训依然要搞,但应调整为以提升经销商经营管理水平进而带动盈利能力上升为主要目的,在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过程中,间接收获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满意度。当厂家把提升经销商经营管理水平作为主要工作思路,把保障经销商盈利作为首要工作目标时,厂家与经销商的共同和利益就被放大了,在这个基础上谈合作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了,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满意度上升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儿了。
其实,不管经销商是联合起来找厂家沟通,还是拒绝提车,无非是希望厂家能制定合理的政策,保障经销商利益,一旦利益得到保障,很少有经销商会继续纠缠不放。经销商渠道的维护依然非常重要,所以厂家还是要多花些心思在这上面,当然,要有的放矢,别做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