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寸的前后轮对台湾市场而言稍嫌陌生,但, 大尺寸的前后轮对于恶劣路面的处理能力更好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近年来台湾主流车种的轮胎尺寸由10寸升级为12寸的理由之一。
虽然轮胎尺寸变大, 但AIR BLADE的过弯灵巧度和稳定性,完全不输给12寸的运动车种
AIR BLADE 125的动力输出经过HONDA的调校后,虽然起步加速并不暴力, 但平顺且稳定的加速性能, 在山道骑乘中相当容易掌控。出弯时油门大开, 没有引擎疯狂拉转的快感,换来的是稳定且充沛的加速感

"你以为不快, 其实一点也不慢" 是AIR BLADE跑山路最好的写照
原以为口径仅有26mm的前叉与看似细细的双枪后避震,但提供的弯道支撑性却比某些31mm的车种还好
高速弯的稳定性是我骑过的速克达中数一数二的

我们用后避震的黑色减震块(俗称 小馒头)来测量后避震的使用状况,体重65kg的骑士, 后避震的行程只吃了一半。若是体重100kg的骑士,后避震行程也只用了三分之二。
AIR BLADE 125看似不起眼的后避震,对付台湾的路面和弯道却相当够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