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新能源车
通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摩托车资讯 » 试驾评测 » 正文

更快、更稳定 2015 YAMAHA YZF-R1M试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30  来源: moto7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681
核心提示: 集结厂家最高技术结晶的公升级仿赛车款,在近几年来可以看到日系车在电子控制部份明显落后欧系车,当欧系车都已经将大量电子
 
       集结厂家最高技术结晶的公升级仿赛车款,在近几年来可以看到日系车在电子控制部份明显落后欧系车,当欧系车都已经将大量电子控制设备下放到市售车的时候,在GP 场上总是拿下好成绩的日系车依旧只有基本的动力模式、TCS 和基本款ABS,然而YAMAHA R1/M 的登场,可以说是敲响了电子大战的战鼓。虽然R1 已经搭配相对以往相当多样的电子控制设备,但终级的完全体,还是原厂就搭载CCU+GPS 以及Ohlins 半主动式电子可调悬吊ERS 的R1M。

       一切都是为了更快:ERS

       R1M 在硬体配备上与R1 大至相同,同样的动力输出,而最大的差异出了Carbon 整流罩之外,就是搭载了ERS 半主动电子悬吊,以及将CCU 列为标准配备。这两者都是为让车主能做出更快更好的单圈。

       R1M 与DUCATI 1299S 是目前唯二搭载半主动式Ohlins 悬吊的市售车款,除了能直接透过仪表设定前后悬吊阻尼之外,还会根据IMU 与ECU 获得的资讯,来根据情况自行调整阻尼设定,以达到不论是加速、煞车、进弯、出弯与上下坡,悬吊都能以最好的阻尼来因应。

       原厂提供五种群组,分别是会自行调整的A1、A2、A3 与全手动的M1、M2、M3,其中A3 为不可自定,完全由原厂设定的全自动模式,此外每一组内都可独立设定前后悬吊的压缩与回弹阻尼。但值得注意的是A1 与A2 都已有原厂参数,而阻尼的调整都有限制,是以原厂设定的正、负五格为主。

       相信这是考量到自行做动的阻尼范围而做的限制,因此选择M1、M2、M3 时的阻尼设定,就可以做全范围调校,因为在M 模式下,不论车辆情况,阻尼都是定值,也是提供给不喜欢阻尼会自行改变的骑士使用。

       实际上在骑乘过后,和R1 一比其实相当明显,虽然不论是R1 或是R1M,都没有针对当时试乘的道路进行悬吊的调整,但R1M 所搭载的ERS 在弯中时,可以明显感受到吸入弯中的感觉,整个弯道稳定性所给予的是更高的信心。另外在ERS 的帮助下,进弯前的煞车也不会让前叉过度下沉,车身维持很高的稳定性。

       维持进出弯的悬吊支撑力,在弯中又能有适当的阻尼感,能根据各种情况调整,不单单是ERS,更重要的是R1 本身搭载的IMU 能更精准的提供车辆动态,让ERS 表现更加精准。

       一切都是为了更快:CCU+GPS

       R1M 原厂就标配的CCU,是Communication Control Unit 的缩写,也就是通讯控制单元,搭配GPS,R1M 可以将移动轨迹与车辆各项资讯纪录下来,并透过CCU 与Android 系统的平板或手机连线,透过手机查看,也能转为将手机上的YRC 设定上传至车辆,其中轨迹与车辆操作情况的动态,可以让骑士更加清楚骑乘状况,有效改善缺点,提高圈速。

       要将车上资料传至手机或平板,需要安装CCU Config、Y-TRAC,另外要与YRC 连线则需安装YRC Setting app,而连线方式是透过WIFI。打开车辆电门就能搜寻到YAMAHA Motor CCU,输入在后座内CCU 上的密码就可连线成功,这时就能开始使用App 了。

       先来介绍YRC Setting,透过YRC Setting,不需要用R1M 车上的按钮,直接可以做车辆设定的改变。手机上显示的画面就和TFT 仪表上的一样,不过能直接以触控方式来点选,比起用右把手的滚轮要方便太多了。调整完设定后,点选画面上方的上传图示,就可以把设定传送到车辆上。反过来说,点选下载图示,就会把YAMAHA R1M 车上的设定抓到手机内。

       另外手机本身也能储存YRC 设定,也就是说,今天我在自己的R1M 中做出我最喜欢的设定之后,骑乘另一台R1M,只要连线后再把手机记录的设定上传进去,就能快速更改成自己习惯的设定。

       在来是CCU 的重头戏,CCU Config 与Y-TRAC,手机中必须先安装CCU Config 并执行,这样CCU 内的资料才有办法被Y-TRAC 读取,另外CCU Config 也能设定起终点,在赛道就能自己做单圈的纪录统计。

       而Y-TRAC 能将行车动线与车辆上读取到的资讯整合在一起显示,行车动线会搭配Google Map 的空拍图来显示,能显示的资讯包括引擎转速、油门开度、节气门开度、前轮速度、后轮速度、前煞车压力、后煞车压力、档位、喷油量、左右倾角、X 轴加速度、Y 轴加速度、水温、空气温度以及所有电控包括TCS、LIF、LCS、ABS 等。所有资讯以不同颜色的线条显示,都可独立选择要显示那些资讯,其中虽然有部份资讯的颜色是重复,但因为曲线会明显不同,还算可以分辨。

       另外Y-TRAC 上也都有按扭可以直接切换到CCU Config 或YRC Setting,可以说是最主要的App,下载下来的资料也能透过分享方式传给其他人,只是需要要相对应软体才能开启。由于在公路骑乘,多少有些保守,但由纬鸿车队车手:苏信昌在试乘时,也让R1M 的电控作动了,刚好可以让大家看一下Y-TRAC 所显示的资讯。

       苏信昌可以说是相当专业的重车赛车手,从TIS 时代就参与SBK 比赛。

       苏信昌在试乘时,一度让SCS 作动,对照Y-TRAC 的资讯,正好在进弯,在收油退档补了个油,然而这时的前后轮速度出现差异,后轮比前轮要快,所以SCS 就启动。也因为SCS 启动,所以在作动时间,虽然油门打开,但节流阀比油门开度再小一点,转速的提升也慢一点。大约一秒钟的时间,当前后轮速度差缩小后SCS 就停止介入。

                透过图表可以看出整个车辆操作情况和SCS 介入情况。

       试后对谈

       现场MOTO7 板主也与车主、车手交流心得,车主与车手原本都还有APRILIA 的V4 车款,车主有一台TUONO V4,车手自己是骑RSV4,因为车辆还在训车中无法拉转试出R1M 真正的动力,加上一般山路对于公升级超跑来说,也很难施展开来,这点所有人都是同意的。

                     在山路上公升级跑车其实很难真正的施展全力。

       但在低转时的反应,车手表示动力曲线与他自己的RSV4 相当接近,对照前一代R1 充沛的低转动力,我们可以认为新的R1 将十字曲轴引擎调整的更接近V4 跑车。另外车体的重心更低,在骑乘上更有信心掌握住车辆,更重要的是有ERS 的帮助,让R1M 在山路有上下坡的情况下,能更轻易的平衡车辆前后荷重,强化入弯性能。

       而车手苏信昌本身是属于硬派车手,不喜欢电控太多的介入,连自己的RSV4 也都是TCS、ABS 全关闭在骑。目前R1M 没有拿去赛道做比较极限的操驾,还无法直接断言车上的电控介入情况,但从车辆资讯中显示SCS 的作动时,车手也有感受道轮胎滑动,但是没有感受到车辆突然中断动力输出的死硬感,整个感觉都相当自然。

       至于车主自己在路上骑乘,行经跳动路面,就明显感受到TCS 作动情况。当经过坑洞后轮暂时悬空时,就会发现油门虽然没收,但动力明显下降。 而新车才一拿到,身为爱车的车主当然也准备好不少部品,除了保护车身的防倒球、Case 护盖之外,也直接换上Arrow 全段排气管,少了原厂硕大的触媒,让车辆更加轻巧,加上本身低重心,光是牵车就觉得相当轻巧。








 
 
[ 摩托车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摩托车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