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新能源车
通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摩托车资讯 » 国内资讯 » 热点话题 » 正文

你真的看懂了央视大片《摩托日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26  来源:春风动力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687
核心提示: 《摩托日记》是中央五体育频道导演张溪泉制作的一部新形式电影结构的片子,这部片子上集播出后观众们会留下很多疑问,更有的
       《摩托日记》是中央五体育频道导演张溪泉制作的一部新形式电影结构的片子,这部片子上集播出后观众们会留下很多疑问,更有的观众觉得没看够上集就演完了。下面我们带大家来详细解读一下这部片子到底是在阐述什么。

       从新中国成立到摩托车鼎盛发展期,中国有107个摩托车品牌,每个品牌平均3-6个型号。(出自中国商业出版社《中国摩托车产品及技术参数手册》)
       摩托车从苏联引进到中国,体育和摩托车生产制造业是一同进步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绝杀了摩托车运动,绝杀了生产制造业,也绝杀了那些喜欢摩托车运动的运动员。第四届全运会摩托车运动恢复,但好景不长,时间来到1990年北京亚运会摩托车最后出现在开幕式的会场上,它不是作为比赛器械,而是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符号。
       《摩托日记》片中的小丙的现实生活叙事线代表着摩托车产业发展现状,而陈玲的家庭情况也代表着大多数摩托车运动员的生存状况。

       在亚运会上骑着摩托车举着各国国旗入场,这也许是摩托车在中国体坛上的一次谢幕,从此摩托车运动再也没有出现在全运会和更大型的比赛上。相反摩托车生产制造业开始进入鼎盛时代,那个时候在买不起汽车的百姓心中,买辆摩托车成为一个时髦的交通工具,轻便适合中短途运输,还有泡妞,它也成为很多地区结婚三大件中的其中之一物件。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有了质的飞跃,摩托车作为生产制造业的领头羊,在完成它的使命后将手中的接力棒交给了汽车。

       说回到《摩托日记》,六位青年人代表着新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六种观点和形态:
       陈玲代表着忠于摩托车运动的符号。

       小丙代表着台湾与大陆摩托车文化冲突的符号(这个下面会继续详解台湾机车文化与内地机车限制禁止的治理比较)。摩托车运动员退役后改行做杂志主编。

       颜佳代表留洋归国, 只喜欢炫耀的一派,光说不干。是随波逐流的符号。在摩托车生产制造也发展过程中这类人不占少数。

       朱晓辉代表着什么都喜欢,什么都想学,盲目学习和引进的符号。PS:要不然咱们中国也不可能107家品牌在几年内灭门。《摩托日记》被删减采访“小丙:摩托车在90年代还在模仿和抄袭,直到近几年摩托车厂才开始研发自己的东西”。

       小胡代表眼高手低派别。生产和组装摩托车并不像搭积木那么简单。眼高手低派和炫耀派放在一起肯定会打架。

       小胖代表着老实肯干派,这也是片中所说的老好人,在没有创新,只听领导安排的年代,国企是最好的一大体现。

       很多观众朋友都希望在片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摩托车,找到属于自己能飞起来的骑行画面和悦耳的发动机声音,但是你们失望了吧。在现今的内地大家最关注的就是限制和禁止摩托车上路政策。作为国家媒体需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宣传口径,导演在最终完成片后需要至少3个部门的审核,最后能留下来什么片段,其实也只能导演尽力去争取。很多摩友会很失望,但是如果不播出呢?

       在台湾有专用摩托车立交桥出入口,有专门的摩托车停车位,也有专业系统的摩托车管理方案。《摩托日记》片中能找到“台北大桥头(台北桥)”早晨上班时的画面。(很可惜的是,这台北的管理和内地限制和禁止话题被砍掉,不过等片子彻底播出完,我们会整理出那些被删减掉的内容给大家看)

       不过片中还隐藏了很多符号没有被删减,比如台湾人小丙在深圳,第一句提问“你的车呢,我的车被偷了”在深圳摩托车被偷?爱骑摩托车的台湾人在深圳没有摩托车骑,这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后面略去一段话,你们自己想)…片子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符号,大家可以再去找找。

       我们分析《摩托日记》上集,其实是在铺垫和讲述摩托车发展历程,也是为下集做一个很大的铺垫。

       我们的《摩托日记》之所以选在春风动力,是因为春风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高端专业的摩托品牌文化,大力支持了《摩托日记》的拍摄。
       不论是APEC期间迎接外国首相的国宾车,还是两会期间安保护航的春风消防车。不论是曼岛TT期间风靡全球的春风650i,还是创造了吉斯尼记录的春风650TR。春风,凭借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已经吹遍了五洲四海,南北西东。

       《摩托日记》一路走来,台湾,香港,北京,杭州,深圳,西班牙,德国都有拍摄。其中收集的摩托车历史资料,包括越野,公路,特技三大种类的视频至少有20个小时,导演张溪泉也测地通读了一边摩托车近代历史,选择那个段落进行切入其实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从前期策划到最终电视播出花掉了7个月。很多观众会提出疑问,收集那么多素材为什么看到的不多。


       在2014年美国的一部纪录片《why we ride》的上映,中国没有一部说自己摩托车历史故事的片子,最终《摩托日记》砍掉所有与中国摩托车运动历史无关的信息,只说中国那些事,也算是做一个引子。今年《摩托日记》还会有导演剪辑的电影版,目前正在拍摄中。

       不管片子被删减成什么样子,支持摩托车的朋友们还是都在电视前看,这一点也是导演很高兴的。从收视率曲线上来讲,这部片子在被删减后,损失很大。另外能让除了摩托车粉丝外的妈妈奶奶能看懂吸引更多人来正确了解摩托车和摩托车运动也是这部片子的另一个核心宣传目的。

       下集的结构实际上是电影结构两条平行故事在同步进行。类似美剧《绿箭侠》,你会在片中看到正在组装的过程,也会跳到组装外的现实生活人物故事。每个片段和跳出的画面前后都是相互关联的,并且相互解释。希望你能在下集中找到你想要的信息点。

       一部片子你可以说它好,还是不好。你有你自己的价值观和评论自由,很多背后顶着的压力和舆论你们并不知道。就如同一部新款摩托车面世一样,有人喜欢有人讨厌,而这个评定标准,只有骑士自己清楚。我们在娱乐之余看看片子,评论一下逗比剧情,再思考一下你自己与摩托车的故事。生活其实就是这样简单,因为我们一直是在路上,只是别人不懂罢了。


















 


 
 
[ 摩托车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摩托车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