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离经叛道,反传统,因为他们一直认为,要么改变,要么就随波逐流。
在50年代末,一群披着军褛,紧身西服,骑着意大利踏板车的英国年轻人,他们拥有毫不墨守成规的思想,拒绝循规蹈矩的世界。 这种新兴的思想后来演变成了一种与潮流、音乐、电影密不可分的亚文化。他们或许曾经被人们认为是野蛮的、不可理喻的狗屁群体,不足以令人尊崇,可到了今天,他已经列入推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化运动的史册。
他们曾经面临快要被人遗忘的边缘,但又曾经再次复兴,在世界范围,这些群体已足够证明他的影响力,在中国,他不曾诞生过, 而现在一帮新锐年轻人,却想方设法,去向这种不朽的精神致敬。
这是Mod文化
Mod一词来自Modernism,Absolute Beginners首次以这个名词去描述那些痴迷爵士的英国年轻一代,而非我们所认识的透过反传统 ,运用各种崭新手法去创造艺术的现代主义思潮。
当年,Mod一族大部分来自工人阶级,二战以后的“兵二代”,他们都喜欢听英国摇滚乐,灵魂音乐,爵士音乐,喜欢The Who,The Kinks(还有70年代后期Mod复兴时期的The Jam等)。
而英国人的文化背景,自然,他们更注重绅士的外表,为了不弄脏西服裤脚和 皮鞋,他们选择了意大利曾经因为电影《罗马假日》而风行一时的Vespa,因为意大利车造工精细,又经过Mod一族的推波助澜,自然很快成为他们的指定代步工具。当时的他们也喜欢改装,最显著的特征是布满车头的大灯、反光镜,这此后便成为了Mods' Vespa 的标致。这当然也是为了区别于穿皮褛的骑哈雷摩托的摇滚一族。
其实Mods与摇滚族的分歧源自大家所追求的生活形态不同,Mods过着悠闲,追求优雅的生活(尽管有人也把Mods们曲解为流氓), 而摇滚族由Teddy Boy演化而来,追求狂放不羁的态度,所以英国政府普遍把这些人定义为边缘群体。事实上,有些街头斗殴事件即 便是在当年也并非传说中的那样频繁。
他们钟爱的Scooter
Scooter,我们俗称踏板车,这种简易结构的摩托车是Mod的标准装备。当然,正统的Mods会在改装环节上花很多心思。典型的是前 挡板加上大量反光镜和大灯。
品牌方面一般来自意大利两个经典:Vespa和Lambretta,前者是以制造飞机起家的,所以前后轮的单悬挂设计也是沿用飞机起降轮 的结构,在电影《罗马假期》中首次为世界瞩目,继而引入到潮流界,不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后者同样来自意大利,但有别于 Vespa,更加注重内部钢架的结构,价格定位也高于Vespa。
停在街角的MINI
上世纪60年代,MINI当时已经被广大英国人所追捧。在当时看来仿佛是便民产品的MINI,如今已变成一个时代的标志,甚至是一个潮流的符号。
即便是在当年,MINI在街头的出现也会使Mods们驻足。现在MINI已把当年的气息完好的保存下来,即便看上一眼,你仿佛也能闻到当年空气中弥漫的躁动气息。
Mod复兴
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不少音乐家受到《Quatrophenia四重人格》电影的影响,启发音乐新潮流的诞生。诸如The Jam, Secret Affair, Purple Hearts和The Chords等,这些乐队继承了The Who,The Kinks等Mod时期的摇滚风格,也加入不少灵魂音乐,Funk 等元素,皆因他们都是真正的Mod,把这些根源性的音乐再次提升到新的高度。到了90年代,大不列颠音乐有一次集体的音乐苏醒— —Brit Pop孕育出一批“后Mod”—— Oasis,Stone Rosses,Blur…都是一次历史上的Mod复兴。
Mod在中国
其实正统的Mod文化从来没有在英国以外的国家存在过,包括在其他的欧美国家,它们也只是把摩徳作为一套生活哲学去对待,这正 是流行文化能不断延伸的魅力所在。可是,在中国因为曾经的文化断层,这与日本、泰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东南亚地区不一 样,我们只是在改革开放后才有机会对西方文化有了初步的接触,而对所谓的“亚文化”,也是在近十年才有更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或者这正是“有趣”的地方,这也使Mod文化在中国再次生根发芽。
今天,我们特意为大家找来了一台老Vespa,一台老Lambretta,一台老MINI,与一台新时代的MINI和一台新Vespa,一同来感受Mod 文化为我们生活带来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