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市场寒冬:需求虽在,仍需"治愈"之温
刚上过车的明明兴奋劲儿还没过:驾照尘封4年,终于在今年7月买下人生第一辆摩托。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活动半径变大了,有了说走就走的自由。
明明的故事,恰似当前摩托车市场的一个缩影。虽然行业整体陷入低迷,但需求并未消失,只是在蛰伏中等待"春天"的到来。
"谷底"之下的暗流涌动
数据显示,2023年摩托车全国产销量双双下滑,同比降幅超过10%。这股寒流一直延续到2024年上半年,产销量仍同比下降6.07%和2.89%。
看似寒意渐浓,实则暗流涌动。中国摩托车商会常务副会长李彬表示,终端需求并未大幅变化,消费者普遍持币观望。一些摩友更是直言,摩托车属于"强种草"商品,需求一直都在,只是近两年消费更趋理性。
值得关注的是,大排量休闲娱乐摩托车市场正在加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该细分市场产销量同比大涨40%左右,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或许预示着,摩托车市场的结构正在悄然优化,向着更高端、更休闲的方向演进。
经销商的生存之道
在这个"寒冬"里,经销商们可谓冻得够呛。某新一线城市的摩托车经销商老孙坦言,虽然今年前7个月销量有所回升,但生意仍在亏损。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一方面打折清库存,另一方面玩起"饥饿营销"。
更让经销商头疼的是"搭货"现象。有厂家甚至要求搭货50%以上,这无疑加重了经销商的负担。"搭货后一赚一亏,等于白干。"老孙无奈地说。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寒冬里,县城的摩托车门店反而活得滋润。低房租、低人工成本,再加上当地不低的消费水平,让他们成为了这个市场中的一股暖流。
二手车市场的"另一片天"
随着新车频频推出,二手车市场也迎来了一波小高潮。李彬透露,中国摩托车商会已成立二手车联盟,并编制了一套评价标准,旨在规范这个日益庞大的市场。
对于消费者来说,二手车的价格更加敏感。一位摩友就曾想以5万元出售一辆原价7万多、仅骑行200公里的宝马F 900 R。这种价格敏感度,反映出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极度关注。
未来可期,但路还很长
虽然当前市场低迷,但业内普遍认为,摩托车行业已经触底,未来可期。李彬预计,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到明年,市场销量和价格会逐步回暖。但他也坦言,价格想要回到从前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个过程中,厂商、经销商和消费者都需要调整策略。厂商要控制成本,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经销商需要优化库存,提高运营效率;而消费者则需要在理性消费和追求品质之间找到平衡点。
文章差不多就尾声了,我这儿有个问题想问问各位:在这个"寒冬"里,摩托车厂商和经销商们都在绞尽脑汁求生存,那么作为消费者的你,是否也该为行业的复苏贡献一份力呢?毕竟,"春天"的到来,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