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头条姐从浙江某市了解到,当地开门营业的电动车门店摆出的都是国标车型,电摩、轻摩产品都很少。但消费者在看了一圈后,还是选择去买“二手车”,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所谓的“二手车”就是经销商的库存车,但是已经备案、上牌,消费者只要过户之后,车子就可以合法上路。外观上看,几乎全新,但价格要比国标车便宜不少。当地经销商表示,工商、质检等部门也知道这些“备案二手车”,但因为手续合法、合规,也没有横加干涉。

全球电动车网认为,“备案二手车”能够热销,有三方面原因:
价格合适
相比于当下动辄三四千的国标车,一辆三千以内的超标车性价比极高。虽然国家、地方已经明令禁止超标车销售,但只要有合法渠道,消费者还是愿意选择超标车。不过这部分库存受上牌与否的影响,头条姐认为并不是长久之策,国标车依然会是主流。
新国标接受度不高
新国标对电动车的行驶速度做出了限制,满足不了人们的出行需求。而相对速度较快的轻便电摩和电摩,售价也有了大幅上涨,还需要考驾照、上牌,使用成本更是增加了不少。此时,速度较快、价格较低的“备案非标二手车”成了抢购的对象。
多地设置非标车过渡期
虽然禁止销售,但在管理层面,国家明确要求不能“一刀切”,央视更是多次发声抵制“一刀切”式的电动车管理。目前多地管理者出台管理措施,允许为非标车设置2-7年的过渡期,在这期间内,非标车可以领取临时牌照,可以正常上路行驶,这也给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日前,云南省电动车商会已经在与政府部门协商,力争能把商家现有的库存超标电动车进行登记,后采购一些更多的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车来进行销售,从而避免当下市场销售的断层,同时也缓解经销商的库存压力。
目前,这一提议已经得到多地响应,全球电动车网认为,电动车管理也应该因地制宜,考虑市场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提醒经销商,销售超标车有风险,没有牌照不能胡来乱来!